陳奎德:《 共產主義的興衰》-67.蘇聯解體,冷戰結束

陳奎德

人氣 19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9日訊】 隨著昔日衛星國的紛紛變色,龐大的共產帝國蘇聯搖搖欲墜了。

1991年,戈爾巴喬夫受到俄羅斯第一位民選總統激進派葉爾欽和保守強硬派兩面夾擊。但他仍然一如既往,于1991年8月初攜家人离開莫斯科度假。他不知道,一個巨大的陰謀已在醞釀之中了。

8月17日,一個以原克格勃頭子為首的、由共產党強硬派組成的“緊急委員會”發動政變,接管了蘇聯。他們于18日通知遠离莫斯科毫不知情的戈爾巴喬夫,要他聲明“以健康的原因辭職”。政變陰謀家們控制的電台和電視台宣布,戈爾巴喬夫生病,由國家緊急委員會接管政權。

葉爾欽獲知政變消息后,馬上在俄羅斯議會大廈組成了自己的新“白宮”以處理危机。當時,政變者策划的坦克与軍車隆隆地開進莫斯科,包圍了市政府与“白宮”。葉爾欽与他的副手、阿富汗戰爭的英雄一起在白宮用廣播譴責了政變。中午過后,葉 葩雂᣺U危險、出其不意地跳上“白宮”之外的一輛坦克上,激昂地向公眾演說:“公民們,我們合法選出的國家總統被剝奪了權力!我們一定要同保守派、反動派和反憲政主義的政變作斗爭!……”“你們可以用刺刀撐起王冠,但你不能長久稱王!”這是個歷史性的時刻。

在公眾歡呼下,坦克掉轉了炮口。葉爾欽的“白宮”被支持和歡呼的民眾保衛起來。空軍也揚言要轟炸政變者的克里姆林宮。

于是,政變在全蘇聯与全世界的反對下,終于在8月21日失敗了。坦克車隊在公眾的歡呼聲中撤出了莫斯科。

一夜之間,葉爾欽成了拯救國家的英雄。

戈爾巴喬夫回到了莫斯科。他首先到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的辦公室表示感謝。雖然他仍然宣稱要“更新”党和蘇聯,但在事實上,二者都成空殼了。

8月24日,戈爾巴喬夫辭去了蘇共党的總書記職務,解散了中央委員會。接著,黑海邊的兩個加盟共和國-摩爾達維亞和喬治亞-宣布獨立。其余的十個共和國達成協議,創建一個非中央集權的、松散的“國協”,其中的各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戈爾巴喬夫本希望中央能管國防与外交,但葉爾欽不同意。他認為,蘇聯總統就該象英國女王一樣,純粹是禮節性的。

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領袖在明斯克會面,宣布蘇聯的結束以及新的、由獨立國家組成的“國協”的誕生。12月21日,原蘇聯的11個加盟共和國代表在阿爾馬—阿塔集會,确認了上述協議。大家同意,本年最后一天,蘇聯壽終正寢。

大勢已去,戈爾巴喬夫于是在圣誕節次日辭職,成了一介平民。

至此,歐洲的最后一個多民族的大帝國壽終正寢了。73年前,布爾什維克通過暴力政變建立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后來成為血腥超級強國的蘇聯,終于徹底崩潰了。華沙條約解散了。一場彌漫全球的冷戰,在它的主戰場上已經結束了。

在這一意義上,蘇聯的解體是有它巨大的歷史象征性的。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陳奎德作的評論。)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陳奎德:《共產主義的興衰》-69.冷戰后東歐的艱難轉型 (5/9/2001)    
  • 陳奎德: 《共產主義的興衰》-68.俄羅斯的曲折民主路 (4/27/2001)    
  • 陳奎德﹕《共產主義的興衰》-65.羅馬尼亞的人民革命 (4/20/2001)    
  • 陳奎德﹕《共產主義的興衰》- 64、鐵托帝國的解體及其后果 (4/3/2001)    
  • 陳奎德: 《共產主義的興衰》-63、由紅變藍:保加利亞日夫科夫政權的覆滅 (3/30/2001)    
  • 陳奎德:《共產主義的興衰》- 62.天鵝絨革命:匈牙利与捷克斯洛伐克 (3/30/2001)    
  • 陳奎德: 《共產主義的興衰》- 61.波蘭的民主轉型 (3/20/2001)    
  • 陳奎德 :灰飛煙滅柏林牆 --《共產主義的興衰》60 (3/13/2001)    
  • 陳奎德:《共產主義的興衰》52. 勃涅日列夫時代 (3/6/2001)    
  • 陳奎德:《共產主義的興衰》– 50 波爾布特以毛主義統治柬埔寨:种族滅絕政策 (3/6/2001)    
  • 陳奎德:《共產主義的興衰》–中美聯手對國際共運的影響 (1/26/2001)    
  • 陳奎德:《共產主義的興衰》–柏林牆見証的歷史 (1/24/2001)    
  • 陳奎德:《共產主義的興衰》–51. 波蘭1970年12月悲劇 (1/18/2001)
  • 相關新聞
    陳奎德:《共產主義的興衰》--51. 波蘭1970年12月悲劇
    陳奎德:《共產主義的興衰》--柏林牆見証的歷史
    陳奎德:《共產主義的興衰》--中美聯手對國際共運的影響
    陳奎德:《共產主義的興衰》-- 50 波爾布特以毛主義統治柬埔寨:种族滅絕政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