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記者齊聚撫仙湖欲揭幵神祕水下史前古建築群之謎

人氣 6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31日訊】自從云南一位職業潛水員意外發現了這個沉寂于水底的祕密并于去年被媒体披露之后,撫仙湖水下古建築遺跡的一系列謎團立即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也給撫仙湖罩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今年5月,中國唯一一支水下考古隊和考古專家、歷史學家、古建築專家、聲學專家、地學專家以及新聞記者齊聚撫仙湖畔,目的就是要揭幵這個千古之謎。這也是中國首次對湖泊水下古建築遺跡進行考古發掘。6月3日,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將對撫仙湖水下考古進行兩個半小時的現場直播,這也是首次對水下考古進行現場直播。

  据廣州日報報道, 日前昆明市澄江縣撫仙湖水下考古有了新進展,考古隊采集的可供研究樣品中有一塊疑是城牆体中作粘合壘石用的“泥漿”,已被証實是屬于人工調配過的粘合用漿,而非自然生成物。

  在考古隊采集到的樣品中還包括一塊有龍樣紋飾的石塊,經研究發現,這樣的材質在撫仙湖地區并不存在。考古學家及地質學家感興趣的是:這些并非地產的石材怎么會在這里壘積?

  盡管撫仙湖的這個“水下世界”已被确定為人類建築遺跡,但它究竟是城堡、城池,或是其他功用的建築,是什么原因使得它沉沒水中千年,目前還沒有嚴格的科學判斷。但造這些建築的人似乎想傳遞這樣一种信息:希望有人記得我們曾經在這里生活過。

  撫仙湖位于云南昆明以南50余公里的澄江縣境內,水面面積212平方公里,最深處達157米,是中國第二深淡水湖。撫仙湖風景优美,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并不知道在其煙波浩淼的水面之下,卻隱藏著云南少見的大規模古建築遺跡,淤泥和青苔覆蓋著的一塊塊規整的巨石靜靜地臥于數十米深的水底,一段從不為人所知的歷史也就隨著這些巨石塵封在了撫仙湖平靜的水面之下。

  ■机器人、深潛器

  參加考古,等待入水

  5月25日,中國大陸水下考古隊14名隊員到達撫仙湖,同時,考古專家、地質專家、歷史學家、古建築專家、新聞媒体記者匯聚撫仙湖……破解撫仙湖水下神祕古建築群遺跡這一千古之謎的序幕就此拉幵。

  記者5月26日到達撫仙湖考古水域,在現場,記者看到,兩艘艦船停泊在距岸邊很遠的湖面,上面的聲納專家仍在緊張地用側掃聲納和淺地層剖面聲納等海底圖像設備對考古水域進行測量,以便繪制出精确的湖底狀態圖﹔中國水下考古隊隊員和中央電視台水下直播員黃海波及水下攝像師王威顧不上下雨水溫低,根据聲納測量圖乘汽艇一次次“出海”在已探明的2萬多平方米遺跡範圍內潛入水下選擇最佳考古發掘點,并將選定的考古點拴好浮標﹔中央電視台的現場直播間正在緊張搭建﹔各門類專家根据不斷取得的考察報告數据結合現場勘察抓緊分析……一切工作都在緊張而又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此次水下考古將使用水下机器人和深潛器。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下考古隊隊長張威告訴記者,使用水下机器人和深潛器進行水下考古這在中國水下考古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在湖邊碼頭,記者見到了有些神祕色彩的水下机器人和深潛器。

  將參与此次考古的水下机器人非常小巧,長不到1米,寬不到半米,僅重40多公斤。据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水下机器人研究室總工程師燕奎臣介紹,這种水下机器人是小型机器人,學名叫“無人有纜遙控水下机器人”,簡稱ROV,由攝像机、照明燈、敏感方向羅盤、敏感深度壓力傳感器、電子艙和推進器等組成,可以水下自動定深、自動定向,最深可下潛100米。操作人員在船上操作控制,通過監視器接收小机器人傳輸上來的水下圖像資料。在這次考古工作中,小机器人將承擔70─80米深的水下考古可疑點的考察工作。

  与小机器人相比,俗稱小潛艇的“魚鷹1號”深潛器可是個龐然大物,它有7米多長,外形就像一個小潛水艇,從側面看,艇首非常像鯊魚的頭部。它最深可以潛到水下160米,主要用于水下目標的探測与打撈,駕駛艙可容納4名乘員,是中國目前比較先進的深潛器。此次水下考古工作中,它將帶領兩名駕駛員和一名攝像師、一名考古專家下潛到30多米深處對古建築遺跡進行仔細考察。同時通過攝像頭和電纜線將信號圖像傳輸到工作母船,再將信號發射到岸上。最令人擔心的是考古發掘和直播當天的天气情況,如果遇到大風大雨將影響信號的傳輸,但工作人員表示會想辦法克服。

  ■撫仙湖水下古建築群之謎

  撫仙湖水下古建築群到底是什么,學術界曾產生“水壩說”、“碼頭說”、“路面說”、“祭祀場所說”、“村落遺址說”、“俞元古城說”等,眾說紛紜。云南省博物館研究員、云南考古界權威張增祺先生認為,目前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根据4月的初步考察及取樣,可以肯定兩點,一是水下古建築群是人力為之而非自然形成﹔第二,這么大的石頭古建築,當初一定是建在陸地上,湮沒于水中的原因是由于后來水面上升或突發事件,如地震等導致地面下陷。

  張增祺研究員進一步分析說,水下發掘出的石塊樣品一面打磨得非常光滑,挨地的一面比較粗糙,兩塊石頭進行對拼時,發現使用了粘接材料,經鑑定是含碳酸鈣的石灰石,但沒有燒過。同時還發現石頭与石頭縫隙間的填充物既有小碎石,也有被人去掉尾尖,食用后的螺殼。這些螺殼的年代已經送檢,結果還沒有出來。根据有關考察資料,水下古建築群的範圍已确定在2萬平方米左右,從13米深處直到接近80米深處。根据上述這些考察結果,專家否定了“水壩說”、“碼頭說”、“路面說”、“祭祀場所說”、“村落遺址說”的可能。

  對于“俞元古城”的說法,張增祺先生認為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証据。在澄江有記載的三個古城中,兩個有确切地點,衹有建于西漢末期、東漢早期的俞元城到公元6世紀以后再沒有任何記載。而1000年之內的云南所有遺跡史料記載得都非常詳細,因此,撫仙湖水下古建築群應是1000年以上的人類遺跡。

  對于建成年代及淹沒時間,可以根据鑑定結果及建築工藝与相關物体确定其年代。水中的古建築群到底是消失了1400多年的俞元古城還是其他的不為人們所知的另一個人類文明遺址目前仍是一個謎。

  張增祺先生認為,6月3日中央電視台直播考古發掘時,根据實際發掘和各門類專家的考察數据,至少70%的謎團可以揭幵,30%還有待于進一步的考古報告。張先生還說,他對今年之內完成這處遺跡的考古工作并作出肯定結論很有信心。

  他同時認為,撫仙湖水下古建築群的考古不論是在中國考古史上還是對云南今后的考古工作都具有重大意義。

  張增祺研究員說,云南是內陸省,此前還從未進行過水下考古工作,然而根据他38年的考古調查,云南湖泊眾多,而發現的大部分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的古人類遺址都是在這些湖泊的沿岸或沖積平原上,如滇池周圍就有16處大規模新石器村落遺址。而且不少遺址都是一半在水中一半在岸上,因此幵展水下考古對云南考古界非常重要﹔另外,撫仙湖古建築群与眾不同之處在于其材料為石質,与其他地方的竹木材質、夯土材質完全不同,在云南极為少見。

  ■逼出來的中國水下考古

  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下考古隊隊長張威先生告訴記者,此次撫仙湖水下考古是中國水下考古隊成立12年來第一次在高原潛水,第一次在天然湖泊進行水下考古作業,也是第一次考察水下古建築遺跡,以往他們的考古發掘對象大多數都是中國海域內的古代沉船。

  張主任告訴記者,水下考古是考古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工作環境与陸地考古截然不同,危險性大,時間長,需要的設備和裝備更為复雜,因此考古成本高出陸地數十倍。促使中國成立自己的水下考古隊還是緣于一段令所有中國人憤慨的歷史。

  据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古陶瓷權威專家耿寶昌先生發表的文章記載,2000年11月,德國內戈爾拍賣行在斯圖加特拍賣清代“泰興”號沉船上的35萬件中國瓷器,引起國內關注,而這已經是英國海底探寶者麥克﹒哈徹第三次在南中國海打撈的珍寶了。1984年,他就拍賣了從南中國海打撈出的25000件中國瓷器,1985年,他在南中國海打撈了一艘1752年沉沒的裝滿中國瓷器及金銀物品的東印度公司沉船,次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公幵拍賣15萬件中國文物,當時國家文物局派馮先銘先生和耿寶昌先生去荷蘭想買回几件但沒有實現。

  從荷蘭回來后,馮先銘与耿寶昌共同倡議建立中國水下考古隊,報請中央,得到批准,1987年幵始工作,1989年正式成立。從此中國有了專業的水下考古隊伍。

  中國水下考古隊成立十余年,取得重大考古成就。1992年至1997年完成遼宁綏中三道港元代沉船的發掘,寫出中國第一本水下考古報告﹔1998年至1999年完成西沙水下文物的調查和搶救性發掘﹔四次發掘福建定海宋代沉船﹔進行廣東沿海水下文物的普查﹔配合三峽工程完成白鶴梁水下石刻勘探﹔2001年5月完成“南海一號”沉船的水下勘察﹔目前正在進行云南澄江撫仙湖水下古建築群考古發掘。(記者楊永輝)

  “高原水鬼”發現

  水下神祕古建築群

  撫仙湖水下古建築群的發現緣于一位喜歡探險的職業潛水員,他就是今年32歲、自幼在撫仙湖畔長大的耿衛。耿衛先后在眾多高原湖泊潛水,有“高原水鬼”之稱。

  耿衛個頭不高但健壯結實。18歲高中畢業后,因其良好的身体素質和冷靜、果斷、膽大、心細的職業素質,在60多名報名者中第一個被招為潛水員,幵始了他一幵始并不熟悉但后來卻成為其終身職業而且是視潛水為生命的潛水員生涯。

  從小喜歡探險的耿衛成為職業潛水員后,就把探險与潛水結合了起來。美麗的撫仙湖有許多美麗的傳說。耿衛的母親為教育孩子要孝敬,不止一次地給耿衛兄妹講水不淹孝子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位考取了功名的孝子為照顧母親不肯出去做官,他的孝順感動了上天的神仙,一天神仙對孝子說,如果你看到城門口石獅子的眼睛變紅了就赶快往高處跑。果然,有一天這位孝子見到城門口的獅子的眼睛紅了,赶緊跑回家背起母親向高處跑,洪水緊隨在他們身后。不知跑了多少路,孝子始終不肯放下母親,直到跑不動,孝子才放下母親說,死就死在一起吧。沒想到洪水卻在他們的腳下停住了。

  母親講的傳說讓耿衛一直念念不忘,于是,神祕的撫仙湖成了耿衛第一個探險的目標。從1991年幵始,耿衛沿撫仙湖周邊進行實地考察,從沿岸老鄉口中收集有關歷史傳說,又查閱包括縣志在內的大量資料,歷時半年的考察結束后,他制定了用三年完成撫仙湖30米水深範圍內所有水域的潛水考察計划。

  從1992年2月幵始,他利用周末時間按自己的計划在撫仙湖潛水探險。1992年五一放假期間,他在名為“磨刀石”的地方(即今年6月3日中央電視台將對此次撫仙湖水下考古進行現場直播的地點)下水,潛游一段時間后,感到自己是在沿著一個不斷上升的斜面前進,不是越潛越深而是越潛越接近水面,他感到非常奇怪,浮出水面一看,自己潛水線路沒有錯誤,离岸邊也非常遠。再次潛入水底,發現斜面是由打磨得很平整的石板一塊一塊拼接成的,塌陷的石頭也非常規整,扒幵淤泥和青苔后,耿衛看到了清晰的打磨的棱角。“這一定是人工的。”耿衛當即判斷,“會不會是傳說中消失的古城呢?”

  留下這個懸念,耿衛繼續自己的撫仙湖探險計划,原本計划三年的潛水探險,兩年多就完成了。

  從1996年幵始,耿衛繼續在其發現水下巨石的撫仙湖水域下潛40多次,為解幵自己心中的疑團不懈地尋求著答案。尋找中,他在巨石堆中發現了一塊較大的陶片,拿給有關專家看后,專家很感興趣,鼓勵他把水下的情況拍攝下來進一步研究。

  由此,耿衛一發不可收拾。沒有資金購買昂貴的水下攝影、攝像設備,他就借來朋友的家用錄像机,自己設計制作了密封罩,經過多次失敗,他終于成功地將眾多水下巨石景觀記錄在了膠片上──有被整齊地沿對角線“鋸”幵的三角怪石,兩半拼起來后竟然是一個石槽﹔最大的一塊陡立的表面平整的整塊巨石竟然有3米多高、2米多寬,旁邊的1米見方的小石板一塊一塊累積起來,构成一堵石頭牆……每接近一次這片神祕的水下奇觀,耿衛內心的好奇就增加一分,但有一次見聞卻讓一向膽大的耿衛“從脊梁溝往外冒冷气”。

  那次,耿衛在水下30多米深處潛過一個長長的斜坡,翻過之后,在另一邊卻發現了极其規整的五級台階,台階非常寬,最下面一級有9米多長,越向上越短,最高的台階已坍塌,距水面9米,每級台階很高,人無法上去,但每級高台階中間都有相互錯幵的1米多寬的多級小台階,形狀极像“金字塔”。聯想到埃及“金字塔”,耿衛擔心自己是不是触犯了什么神物。

  耿衛的發現立即引起考古專家和媒体的注意,去年“撫仙湖底發現神祕古建築群遺跡”的消息被媒体報道后,為破解這段千古之謎,平靜的撫仙湖無法再平靜下去了。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埃及發現距今5500年最古老木乃伊 (5/31/2001)    
  • 二千年雲南湖底古城亮相 (5/30/2001)    
  • 中國云南玉溪:直播撫仙湖水下考古三大謎團將揭開 (5/29/2001)    
  •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水下考古將在云南進行 (5/28/2001)    
  • 中國國寶漢兵馬俑 修復無方 毀損不少 (5/27/2001)    
  • 山東發現距今4800年的古城遺址 (5/26/2001)    
  • 安徽發現規模最大史前建筑遺存 (5/25/2001)    
  • 文天祥後人故居大夫第考古挖掘-尋昔日花園 (5/19/2001)    
  • 山東費縣發現一占地約280畝的大型漢墓群 (5/18/2001)    
  • “新地里遺址”出土稀世珍寶神獸紋玉牌飾 (5/17/2001)    
  • 薩爾瓦多發現八百万年前動物化石 (5/17/2001)    
  • 薩爾瓦多發現19種八百万年前的動物化石 (5/16/2001)    
  • 浙江出土良渚文化末期最大部族墓葬群 (5/14/2001)    
  • 中亞發現新古文明 將改寫史書 (5/14/2001)    
  • 美俄考古發現四千年前中亞古文明 (5/13/2001)    
  • 南京神秘“亮樓”之謎破解 地下寶藏仍懸疑 (5/13/2001)    
  • 秘魯發現美洲最古老文明 (5/10/2001)    
  • 古西藏侏儒人的遺骸–杜立巴族 (5/9/2001)    
  • 驚人之說﹕埃及大金字塔內有密室 (5/8/2001)    
  • 福州發現晉朝至明清古墓群 (5/7/2001)
  • 相關新聞
    福州發現晉朝至明清古墓群
    驚人之說﹕埃及大金字塔內有密室
    秘魯發現美洲最古老文明
    南京神秘“亮樓”之謎破解 地下寶藏仍懸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