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30日訊】”打白條”,原來多指農民賣糧賣棉以后,當即拿不到現錢,收購部門寫一張條子以示證明。后來發展到一些教師、員工,不能按時領到工資,所在單位也以一張條子暫作替代,也叫”打白條”。”打白條”,是一种不能兌現或不能很快兌現的一种空洞承諾,對領”白條”的農民和員工來說,是一种利益的損害,有關領導曾几次要求清理和制止”打白條”現象。
想不到它竟蔓延到紀律處分上來了。年初,遼宁省綏中縣在對1998年至2000年作出的處分決定執行情況進行清查時發現,一些党紀政紀處分居然被打了”白條”:對5名科級干部的處分決定沒有裝進檔案;對包括計委主任、社會勞動保障局局長在內的3名干部的處分決定競沒有在任何會議上宣布過;更有二名受到開除党籍、降級處分的干部,居然還在享受處分前的工資待遇。
執行紀律處分”打白條”,那些受到處分的人是會歡迎的。因為,”白條”保護了他們,使他們僅有受處分之名,而無受處分之實。這与賣糧的農民、教書的教師拿不到現錢,蒙受”白條”的損害完全不同。但是,正是這一不同,多角度地表明”打白條”的危害。那些受到党紀政紀處分的干部,倘若表面上給了他們處分,實際上卻沒有執行,那些犯錯誤的干部,不但不能從中吸取教訓,反而會無所顧忌地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這樣也會助長整個干部隊伍中的不正之風。在執行紀律上”打白條”,可謂患莫大矣。
造成這种”打白條”的原因,不論是由于工作不到位,還是存在其他”貓膩”,都需要認真查一查。据說綏中縣已經這樣做了,這很好。不過,我想,對”打白條”現象,值得進一步作舉一反三式的思考。在各個領域都有些”半截子工程”,有些”言不顧行”的表面文章,不都是一种值得注意的”打白條”現象嗎?
如今生活中”打白條”的事愈來愈多,”打白條”的內含愈來愈丰,查《辭海》和《漢語大詞典》,均未收這一詞,不知修訂時可否增補一下?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