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28日訊】 圖為著名的八九民運海外流亡學生領袖封從德,二十六日在舊金山灣區的一場座談會上和多位民運人士共同「反思六四」。(世界日報記者楊寧茵攝)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發生於天安門廣場上的那段過去,對於當年身任廣場指揮部副總指揮的封從德來說,是一輩子無法忘懷的記憶。「六四真相」的出版,讓他重新有機會再度回想這段塵封的往事,也藉著和舊金山灣區民運人士的一席談,重新反思六四。
据世界日報記者楊寧茵舊金山報導,目前旅居法國巴黎,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封從德,二十六日應舊金山「華美論壇」的邀請,特來此地參加「六四真相及八九民運的反思」研討會,並擔任主講人。
在轟動一時的「六四真相」出版之前,封從德就已經寫了「天安門之爭 — 六四的關鍵內情」一書,來作為自己身為學運參與者的多重反思,書中談他對這個運動的深度體現,也談「對某些報導的糾偏」。
六四學運中幾位著名學運領袖的代表性,成了當天討論的一個重點。封從德在演講中不只一次提到,六四雖然號稱民主運動,但當年廣場上的學生領導人,幾乎都沒有經過民主程序產生,其代表性也因此頗有爭議,「我們當時在廣場流行一句話:『廣播裡出指揮,報紙裡出領袖』,與其說這些學生領袖是選出來的,不如說是媒體塑造出來的。」
他提到當年進行絕食抗議的做法,原本只是少數人的行動,並沒有得到當時號稱學運領導組織「高自聯」的同意,「事實上,高自聯的幾名主要人員是堅決反對的」,但他提到「高自聯的形成過程沒有經過逐級選舉,因此造成它的虛弱」,也造成了廣場上學生做法的各行其是。
提到「六四真相」一書,封從德以當年學運參與者的身分指出,書中的內容「比較是從知識份子的角度提出批判,對於當時廣場上實際情況的描寫並不見得真實。」
但這也正是重塑歷史事件的困難,海外民運人士林牧晨就指出,「中國的歷史有好幾種寫法,『六四真相』寫的是一種,封從德的說法又是另一種……如何看待真實,本來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他強調這項民主運動的失敗在於中國人的民主思想並不成熟,「大家對民主的認知,還比不上當年的東林黨人,即便是滿腔熱情的大學生,也以為民主是偏狹地服從於統治者下的一種有限度的自由。」
他也不贊成外界以「平反」來稱呼「六四事件」,「套一句吳弘達的說法:『這分明是叫殺人犯來替被殺的人平反』,荒謬至極!」
另一位民運人士汪岷則認為「六四真相」太著重在當年中共改革派和學生領袖所產生的力量和影響,「但他們並不能代表廣大中國的改革力量,要他們來擔負所有的歷史責任是不公平的。」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