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28日訊】 有一些政策,它並不明著執行,但從制定的過程,到它被運用的方式,卻處處充滿爭議、落人話柄,像「兩國論」就是如此。
自前總統李登輝於99年7月接受《德國之聲》專訪,首度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國與國關係」後,原本依既定進程正苦心建構的兩岸互動骨牌,頓時遭遇到突如其來的嚴重推擠;從中共稍後決定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原定10月訪台的時間無限期延長後,兩岸之間的劇本可說全亂了套,迄今都還不能將散落的骨牌收拾殆盡。
而這一場紛亂,並沒有因為李登輝的下台而終結,照前陸委會主委蘇起的說法,扁政府的大陸政策,是「做而不說」的兩國論;他並直指「兩國論」是貫穿扁政府大陸政策的主軸,且扁政府是「照表抄課」,像外交部在護照上加註「台灣」的提議,即為具體實例;甚至,連當時負責幕僚作業,現在仍在扁政府任職的蔡英文、張榮豐兩人的非國民黨員身分,都成了蘇起佐證他想法的因素,認為正因如此,所以此研究對國民黨傷害最大。
從事情的發展來看,蘇起的指控有其合理的推測,但事後諸葛的成份,也是有的。別忘了,蘇起那時是陸委會主委,再怎麼強調自己當時是怎樣地在決策核心之外,並深度剖析自己當時對「兩國論」是怎麼樣地憂慮:「那時候我就覺得危險」;但不爭的事實是,在李登輝提前引爆「兩國論」風波後,蘇起還是為這個他不認同的政策護過盤,甚至,還辯護得挺起勁兒的。
於是,當今天蘇起跳出來,對「兩國論」說出他的心底話時,雖然局部解密當時的決策過程中的意見糾葛,但也讓人忍不住想:有多少政府官員在為政策辯護時,其實是口是心非的?
在《李登輝告白實錄》一書中,李登輝當時如何指示研究「兩國論」、又如何決定披露的思考模式,都有相當完整的說明,但,這又真的是事實嗎?其實也不過只是李登輝的記憶、認知與事後的解釋罷了。
而可以想見的,在李扁互動仍難掩「李規扁隨」的情況下,李登輝精心擘劃的「兩國論」,只要逮到時機,仍會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機會;而到時,被延燒到的又會是誰呢?
--轉自《新新聞》(//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