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28日訊】“圍棋上帝”不是中國人,這十多年來就是,所以日、韓棋手在世界賽屢獲圍棋上帝垂青,而中國棋手常与世界冠軍擦肩而過。第3屆春蘭杯世界賽半決賽又一次重复了那該死的“千年輪回”,王磊負韓國劉昌赫,韓國曹薰鉉負日本棋手王立誠,王立誠和劉昌赫將在6月22至26日爭奪春蘭杯的桂冠。
春蘭杯是我國大陸擁有的唯一一項世界賽,它是世界陷入金融和經濟危机的1998年起開始舉辦的,春蘭的這种形式的“花開”頗不容易。我國棋手未能進第1和3屆春蘭決賽,馬曉春好不容易進第2屆決賽,這也是春蘭“開花”的一种形式,可惜“開花不結果”,馬曉春只獲亞軍。“主場開花,主場优勢不結果”也太對不起以拳拳之心舉辦春蘭杯的春蘭集團和國人了。
邪門!中國人主辦的世界賽,我國棋手竟從未登頂!中國台灣和應昌期個人從1988年起出資的4屆應氏杯被韓國曹薰鉉,徐泰洙、劉昌赫和李昌鎬壟斷,中國國內舉辦的3屆春蘭杯前二屆被曹薰鉉和是中國人卻代表日本參賽的中國棋手的王立誠所獲,今年的第三屆注定又不是中國棋院的選手。記憶中有近10次大型比賽(含第3屆春蘭杯)在我國境內舉行,中國棋手愣是与冠軍緣慳一面,卻可以在日、韓主辦的東洋證券杯,富士通杯、亞洲杯和LG杯世界賽上折桂,奇也怪哉!主辦的“主場优勢”丟到哪里去呢?
圍棋世界賽的主場优勢,無非是主辦國的參賽棋手人數最多,比賽大多在主辦國進行,得眾多主場棋迷來鼓勁助威,少了舟車勞頓的主辦國棋手常超水平發揮,容易獲佳績,日、韓就是這樣的。最突出的例子是李昌鎬一開始只能在韓國作東的東洋證券杯上奪冠,數年后才在日本主辦的世界賽奪魁;因為人數多,鍛煉机會又頻繁,崔明勛、金承俊、李相勛、李圣宰、姜至省、睦鎮碩、李世?和張栩、河野臨等韓、日新銳屢有一鳴惊人的表現,充分地體現了主場优勢,我國主辦的世界賽卻恰恰相反,雖然參賽棋手數眾多,也有孔杰和彭荃在春蘭杯惊鴻一閃,但總體表現
仍不及韓國新銳,更不用說奪世界冠軍了,這可能是棋協,應昌期先生和春蘭集團頭面人物都百思不得其解的方面。
我國棋手都是國家從小培養,在“糖水”里泡大,在“溫室”照顧下成長,緊迫感和自我調壓的能力較差,在主場受到國人的熱情期盼,反而背上“非胜不可”的沉重心理包袱,不能將壓力化為動力,物極必反,“一口不能吃成胖子”的過度緊張,下不出主場的逼人气勢,又沒能做好打敗仗碰惡陣的准備,技術變形敗下陣來就毫不奇怪了。于是我國棋手徒有主場优勢,卻未能彌補技不如人的劣勢,取得的成績還不如在他國客場的戰果。日、韓棋手的成長花費都由各自家庭“買單”,迫使其心理調節自制較強,在客場都可保持平和的心態反客為主,這与我國棋手在
主場反主為客不可同日而語矣。
當然,我們可以批評棋手,但主辦者就沒責任嗎?應昌期出資應氏一開始就務求聶衛平奪冠。老聶首屆失手后,應氏就在第2屆与棋協大吵而導致中國棋手罷賽,春蘭方面規定在舉辦春蘭杯時,棋協不得再舉辦其他世界賽,更有“棋協向春蘭方面道歉”的傳聞,所謂“無風不起浪”,這种場外因素使我國棋手造成負面的影響倒是不可低估。
或許,個人項目的圍棋賽的主場优勢遠不如足球等集體項目那樣明顯,但總還是有的,日、韓棋手就用成績“說了話”。我國棋手卻不能利用主場优勢,其心理承受力之拙劣令人不忍卒睹;何況我國棋手迄今“必然靈驗”般未奪下中國人主辦的世界賽冠軍,這是欲哭無淚的悲劇也是絕妙的諷刺?!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