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27日訊】 据世界貿易組織提供的資料,1990年至1995年,全球貿易額增長47%,而同期假冒商品的貿易額卻增長了150%。另据有關机构估計,20世紀初,全球的假冒偽劣產品只有50万美元,而現在估計已突破1000億美元。瘋狂發展的假冒偽劣現象,正被世界各國怒斥為“僅次于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
消費者是假冒偽劣的最大受害者
從假冒偽劣商品出現的第一天起,消費者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作為最早出現假冒商品浪潮的國度,從19世紀初到70年代,英國的消費者可謂飽受假冒之苦:食糖里摻有大量米粉,茶葉里混有大量雜草,紅葡萄酒用顏料和酒精勾兌,強身水其實就是糖漿和鴉片……
物換星移。當歷史走過一個世紀后,一場假冒偽劣商品的濁流席卷了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度。
這一時期,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習慣了計划經濟的國人一時無所适從,他們常不假思索地加入搶購隊伍,即使權益受損也只是自認倒霉。對金錢的追逐和市場經濟初期法規的空白、消費者的忍讓,讓一些貪婪的不法之徒找到了可乘之机,于是,假劣商品生產開始暗流涌動。
80年代,中國東部開放地區一些企業開始仿冒起國內外其他企業的一些產品,主要仿冒對象是紡織、輕工類產品。
90年代,中國商品市場整體上出現了買方市場,价格競爭日趨激烈,不但東部地區假貨層出不窮,而且中西部落后地區也出現了很多制假售假者。數字顯示,1999年全國各級消協受理投訴總量突破70万件,是1986年的103倍。假貨的品种從普通的紡織輕工類產品發展到各個領域,甚至出現了有毒的假酒、大米、餅干等食品。
進入2000年以來,全國各地陸續查處了多起有毒的大米、面粉、茶葉、瓜子、腐竹、餅干和食用油,還有棉織品、家電產品等,這標志著制假在中國又進一步升級,進入了由假到毒的第四個階段。
造假者賺錢的法寶就在于偷工減料,而消費者對商品信息的了解卻是不對稱的,這就造成了質价分离。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大量一用就坏的“一日商品”充斥市場。1990年7月12日,在湖北搞調研的商業部部長胡平抽空逛了逛武漢百貨商場,買了一雙帶网眼的棕色牛皮鞋。大概是因為鞋的款式很合胡部長心意吧,他當場就穿上這雙鞋走了。然而,一天的參觀下來,胡部長吃惊地發現,右腳上的鞋后跟竟掉了一塊。
假冒偽劣產品不僅使消費者蒙受經濟、人身、精神的多重傷害,還嚴重毒化了社會心態。北京市社會心理研究所對北京市民的一項調查顯示,假冒偽劣已從1993年的第三位嚴重社會問題上升到1994年的第二位,到了1996年,假冒偽劣已成了人們心中最嚴重的社會問題。
造假致富論下的畸形地方經濟
原全國打假辦主任葉柏林談到假冒偽劣的危害時,曾連說5個“無”——無所不為、無孔不入、無以复加、無法無天、無法估量,而在某些地方政府官員眼中,造假卻是“致富的門路、效益的來路、發展經濟的出路”。
那么,造假經濟真的能造福一方嗎?著名的假煙產區——福建云霄縣十几年來的沉浮可以充分說明這种論調的荒謬絕倫。
20世紀80年代中期,福建省云霄縣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和水果之鄉,与廣東順德的經濟狀況大致相當。90年代,云霄縣的制假業迅速發展。到了1999年,云霄縣的GDP僅有27億元,財政總收入為2。7億元,而廣東順德當年的GDP卻是286億元,財政總收入為45億元。如今,順德人的收入已居全國前列。而提起云霄,人們除了知道它是著名的假煙產區外,很少有人知道它曾盛產6种全國名优水果,昔日的上百家罐頭、糖果厂,如今只剩下不足10家還在苦苦掙扎。更為可悲的是,外地企業因為云霄造假的“大名”而不敢前去投資。
造假毀掉的何止云霄。近20年來,河南沈丘、周口,浙江溫州、柳市,都曾一度因假貨盛行而遭受損失。2000年的有毒大米事件后,著名的山東原陽米市生意一落千丈,該市場主任痛心疾首地反省道,造假繁榮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短期利益,而整個地方品牌的倒下則是最大的損失。
假冒偽劣不除,發展就沒有希望
越來越失控的制假行為,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1999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1998年的假冒偽劣商品危害做的調查分析表明,我國的假冒偽劣商品數額已達1329億元人民幣,超過當年走私數額。這表明,制假售假這种經濟犯罪活動已嚴重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制假售假不僅造成了稅收的大量損失,而且惡化了我國的投資環境。一些外商感慨:“假冒正成為投資中國最大的風險。”
如果把即將進入世貿組織的中國比喻為一個充滿信心的運動員,那么假冒偽劣商品就好比寄生在這個健康軀體上的毒瘤,其現實与潛在的危害都已昭然若揭。但即使在這樣嚴酷的事實面前,仍有極少數人主張假冒偽劣是每個國家經濟起飛階段必須面臨的社會難題,不妨順其自然等它自行消失。有關專家指出,這种認識是非常可怕的。眾所周知,中國的東西部地區之間存在較大經濟差別,中國13億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也存在較大差异,如果坐等假冒偽劣隨著經濟發展自行消失,中國將喪失經濟發展的大好時机。
原載《北京青年報》(//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