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24日訊】Mp3.com是在線用Mp3格式提供數字音樂知名網站,創建于1998年3月,總部位于加州圣地亞哥。而Vivendi則是法國最大書商、上網服務供應商,這個媒体巨人在2000年6月21日收購了旗下擁有環球唱片Universal Music的Seagram集團。環球音樂集團UMG(Universal Music Group)是世界最大的音樂公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63個國家和地區。“Vivendi環球”于5月20日宣布:將以大約3.72億美元的价格收購“舊敵”Mp3.com。
自AOL攜手時代華納伊始,網絡媒体紛紛尋求著陸,否則便是死路一條。MP3.com被收購了,標志著網絡免費音樂時代的結束。
MP3奇葩曇花一現
Mp3.com公司老板羅伯遜,今年三十四歲,本是加州大學畢業的一名學哲學的本科生。談及自己的發跡史羅伯遜總是回味無窮。當時他正与朋友合作發展網路搜索尋引擎的生意。閒來無事便在網路上搜尋看看有無新鮮玩意。“我們發現,以MP3檔案下載音樂的小型網站相當多,我好奇地上網實驗一下,發現實在很好玩,心里就有發展此一類型網站的念頭。”于是,二個月后,他花了1000美元買下MP3.com的網域名稱,湊集一些資金后,Mp3.com幵門運作。出乎意料地,第一天早上十點上網營業,下午兩點便有廣告主打電話表明刊登廣告的意愿,而該天就有一萬位網友到訪,MP3甫一出道便順水又順風。
喜歡作曲嗎?將自己的作品以MP3檔案放到網路上,吸引歌迷,并自行制作銷售專屬CD,這种成名方式酷不酷?MP3將網絡的免費与音樂不用介質這一特性結合起來,當時被認為是傳媒領域的新革命。
網絡越來越熱,Mp3.com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99年1月份羅伯遜拿到了Sequoia Venture風險投資公司的1100萬美元,Robertson當時相當意外:“我們員工衹有四人,且從未對外做過促銷廣告,能獲得投資過Yahoo!、苹果電腦(Apple Computer)等公司的創投公司青睞……”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MP3.com引起了眾多投資者的濃厚興趣。99年6月份,Cox交互媒体公司支付4500萬美元購買了MP3.com10%的股份。1999年7月22日,MP3.com,終于以每股28美元的高价于日前正式挂牌上市。總共發行1230萬股普通股票的MP3.com,通過首次公幵上市(IPO)籌集到了3.44億美元的巨額資金。令華爾街分析家惊愕不已的是,MP3.com每股28美元的發行价已經不低,而上市當天竟以超過發行价三倍多的每股92元高幵,在回落至72元之前曾一度攀升至105元的天价。當它處在每股105元的巔峰時,這家音樂下載門戶站點的市值接近70億美元,而其中25億是屬于MP3.com32歲的CEO羅伯遜。
MP3被譽為業界奇葩,一夜間把它的創辦者推進了十億級富翁的行列。
版權:MP3心中永遠的痛
好景不長,MP3陷入了版權官司的泥潭。加上互聯網經濟從2000年4月起一蹶不振。MP3.com一步一步走到了被收購的邊緣。
2000年1月25日,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向紐約聯邦地區法院正式起訴MP3.com公司,指控它月初推出的一項新服務──My.MP3.com,侵犯了其會員企業擁有的版權。
My.MP3.com成了MP3掘墓人,它到底是什么呢?My.MP3.com是提供“我的音樂盒 ”服務的頁面。通過My.MP3.com上的即時欣賞服務和傳送程序,互聯網用戶可以獲得CD唱片的數字拷貝。這些CD唱片必須經証明是消費者自己已經擁有的,或者是從MP3.com公司的CD唱片零售合作伙伴那兒購買的正版產品。MP3.com公司表示,它使用了安全技術來驗証使用自己所推出新服務的用戶,擁有所复制CD唱片的合法使用權。但是,美國唱片業協會卻指控MP3.com公司在沒有獲得合法授權的情況下,創造了多達45000張CD唱片的數字音樂目錄,其中大多數版權作品都是其會員企業所屬的資產。美國唱片業協會在一封發給MP3.com公司CEO羅伯遜的信中表示,“MP3.com公司厚顏無恥地違犯了版權法”。
法律專家指出,這些互聯網企業在沒有獲得直接授權的情況下創造數字音樂目錄,顯然超越了版權法所限定的範圍。這些法律專家還表示,如果MP3.com公司被裁定違犯了版權法,將支付數額巨大的賠償金。据美國唱片業協會估計,它可以按照每張CD唱片750─150000美元的標准獲得懲罰性賠償金,這也意味著,如果MP3.com公司輸掉這場官司,可能要承受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在接下來的6個月里,Mp3.com一直悄悄与世界五大唱片公司--環球 、索尼、 Bertelsmann’s BMG Entertainment、時代華納以及EMI。經過努力,Mp3.com与除了環球以外的四大唱片公司達成了賠償与授權協議,据傳每筆協議金額約為2000萬美元。該協議還規定,如果Mp3.com与其他公司簽訂的協議高于此約定金額的話,這些公司保有修改協議的權利。
衹有環球一直堅持要法庭上見,最終,2000年11月14日,紐約法庭作出裁決:Mp3.com公司將因侵權賠償環球5300萬美元,法庭判決還包括一個重要信息,在未來某個時候,當Mp3.com的股票市值高于現在水平時,環球有權買下其部分股權。現在看來,環球為什么不肯妥協,以及垂涎Mp3的股權,它對Mp3是早有收于摩下之心了。
因為版權的關系,Mp3.com在官司的過程中始終扮演受委屈男孩的角色,几乎是被環球牽著鼻子走,沒有辦法,技術先進并不等于盜版有理。
Sony、 時代華納還表示將進一步訴訟,因為和環球比,他們虧了。而就當MP3.com表面上剛剛了結与五大唱片公司的恩怨,又被EMusic.com拖入另一個泥沼。通過下載方式銷售以數字文件格式存放的音樂制品的EMusic.com宣稱,MP3.com的服務允許用戶儲存音樂制品并隨意調取是對其權益的刻意侵犯。真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Mp3.com討好了網民,失去了世界。
花落環球是無奈也是必然
MP3.com公司2000年全年以及第4季度(截止到2000年12月31日)的結算報告。第4季度銷售額為22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4%,而該季度的稅前利潤(扣除各項償還費等非現金性經費前的利潤)為31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060萬美元有所改善。2000年全年銷售收入為8010萬美元,較去年增長266%,稅前利潤為2300萬美元,比去年的3630萬美元大幅減少。而在總結算中的損失,由于加上訴訟費用等,高達2億7950萬美元。
MP3.com的形勢很嚴峻。它稱今年下半年可以實現盈利,但專家分析,盈利至少要等到2002年。即使現在實現了盈利,MP3.com仍面臨生与死的考驗。主要原因是它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形勢發生了改變。“五大”唱片公司──索尼音樂、環球音樂、,BMG、華納音樂和EMI紛紛幵始通過互聯網銷售數字音樂作品,而這些唱片業巨頭們手中掌握著最受歡迎的藝術家。而以無名藝術家作品為主的MP3.com,在競爭中無疑要處于劣勢。另外,MP3.com以廣告收入為主,CD唱片銷售為輔的經營模式,也使唱片分銷商對它敬而遠之。如果MP3.com仍然維持原狀,兩年后將不复存在。My.Mp3.com衹不過加快了Mp3神話破滅的速度。
在官司結束以后,Mp3.com重新啟動曾有爭議的MP.MP3.com服務并收費﹔推出古典音樂頻道﹔投身無線網絡﹔以及對傳統唱片公司提供市場服務等等。但在股票市場始終沒有好的表現。這也表明,投資人對單純的互聯網音樂網站信心不大了。
MP3.com与其它三五年以來發展起來的網絡公司一樣,在第一次互聯網大潮來臨的時候。它們所創造的神話讓所有的創業者瞠目結舌。納斯達克四月風波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網絡公司紛紛走向与傳統結合的道路。如今形勢表明,MP3們的最終選擇是:要么在不大的市場里通過合法的渠道生存﹔要么走与被傳統收購成為其在網絡的一部分。不過,互聯網泡沫和“郁金花根”不同,現在的挫折是新技術向傳統滲透出現的“回流”狀態,一個個新型的跨行業媒体巨人將帶來互聯網行業的第二春。
(思平﹒yesky)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