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20日訊】 1983年,河南省鄭州市郊區溝趙鄉郭庄村的郭元英,自籌資金辦起了紡織配件厂,當年10個月就盈利1万多元,成了當時的万元戶。1984年,郭元英再次震惊世人。這年4月他個人出資購買一架“蜜蜂三號”飛机,同時將該机無償送給溝趙鄉政府。不經意間,郭成了中國第一個買飛机的農民。
1985年1月,郭耗資27000元購買的飛机運抵鄭州。但運來之后,該机就一直閑置,其
間僅試飛過一次。沒多久,繼而成為溝趙鄉政府的“累贅”,而就在飛机未來之前,該飛机一直是該鄉政府賴以炫耀的“資本”。
隨后,郭元英將曾為自己帶來輝煌的紡織配件厂關閉。他重新過起了本分的農民生活,重新回到了臉對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并直至今天。
今年5月15日,我們重新見到這位傳奇般的人物時,他在幫人打工,推銷一种知名度不甚高的添加劑。他高興地說,一個月下來他可以掙600元錢,“不少了!”
中國第一位買飛机的農民
當年,郭元英順應農村改革潮流成了全國聞名的農村致富標兵。敏銳的眼光与超前的經濟頭腦,使他的事業走向了輝煌。他富了!然而今天作為中國第一位買飛机的農民,這件事對個人的事業并未起到任何促進作用。盡管他現在一再回避當年的惊世之舉。郭對購机事件現在是否后悔的提問沒有作答,他只是說,這件事是他一生中最窩囊的事,并且他一再強調,這件事給他和他的家人帶來了麻煩,而這种麻煩一直影響至今。
郭還說,如果當初沒有飛机這件事,也許他現在會過得更好,他的事業會很大———
-郭元英在村里很有名
今年5月初第一次去采訪郭元英時,并未見到他本人。
尋找郭元英的家,倒沒費多少周折,提起郭的名字,村里几乎沒有人不知道,最重要的倒不在于此。郭家的房子獨具一格地被群樓環抱著,倒成了一個亮點,當年,別人家住草房時,郭元英家一下子蓋了14間建筑別致的新瓦房;現在,村民們都搬進了樓房,他家卻換成了4間平房。也只有這种平房,才使人有了一种真正意義上的農村的感覺。
村上的人不少都在种菜,賣菜,也有一部分人去了建筑工地打工,還有一部分會木工手藝的人也尋活去了。村上的人說,地越來越少,用不了那么多人,懂技術的不多,只好下苦力。閑不住的郭元英會不會也出去找活去了呢?
果然,迎接我們的并不是郭元英本人,而是郭的愛人与他的父親。
-出外打工,很長時間沒回家
郭的愛人告訴我們,郭元英不在家,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
郭的愛人說,現在家里只有她与老郭兩個人的兩畝地,其它也沒什么活。她一人都能照顧過來,老郭一直無事可做,也悶得慌,恰好有個朋友在搞添加劑,便讓老郭過去幫忙,已經兩個月了。
地里种的麥子已經夠吃,平時孩子們也會給一些。為吃菜方便,就在院里种些蔥、蒜、黃瓜等蔬菜,“這樣也不用買了!”
室內家具不多,一台陳舊的洗衣机擺放在牆角處,郭的愛人說那是買飛机時買的,現在還能用,孩子們還為他們買了一台大彩電和一台柜式空調机。
在西間的里屋,我們看到牆上挂滿了郭出席各种會議而集體合影的長幅巨照。郭的愛人激動地說,這都是“那個時候”拍的,說話間臉上洋溢著替老伴自豪的笑容。
-見到記者,
郭元英不想再提當年事
費了很大的周折,記者終于在鄭州市內見到了郭元英。
郭沒有傳呼,也沒有手机,只有一部電話,一部安裝在某家屬院民宅出租屋里的工作電話。房子是三室一廳,一個臥室是郭的住處,另一個臥室被當做辦公室,廳僅有兩三平方米。
郭的臥室放有一張木板床,室內空气很悶。在這里我們談了起來,一說話他便一根緊接一根地抽煙。
郭說,都已經過去的事了,過去就讓它過去吧!他不想再說什么。郭感覺在這里還可以,總比閑著強。在這里他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他可以培訓、指導業務員,充分施展自己的管理才能,這一點郭很自信,盡管只有6名剛畢業的糧校學生。
看得出,現在的郭已經喜歡上了這份工作,他高興地說,“一個月下來還能拿600元工資”。
郭說,這段時間正忙著給招聘過來的學生培訓,所以沒能回家,過了這陣子再說吧!
-當年致富,一靠
膽識二靠頭腦
在隨便聊聊中,郭不知不覺中走進了我們的話題。一談及當年的埋頭苦干,勤勞致富,郭頓時眼睛一亮,來了精神,緊眉松展笑容滿面。
郭說,那個年代要想富,其實真的很容易,但那時人們都怕,怕挂上“資本主義尾巴”。在那种概念模糊、人們心理難以定位的年代,一靠膽識,二靠頭腦,只要是國家允許的,合法的都可以干。
郭只有小學文化,家里窮上不起中學,但他肯動腦筋,進取心強,他先后干過棉花技術員和赤腳醫生,人稱“干啥啥中”。但由于當時的客觀條件,郭元英一直沒有机會找到發家致富的路。
他曾發誓:俺是農民的儿子,要為世世代代受苦、受難、受歧視的農民爭口气!……”
党的農村新政策剛一實施,郭便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發家致富的机會來了。
1983年3月,他貸款3000元在自己家辦起了全鄉第一個家庭工厂———紡織配件厂。由于當時植棉面積較廣,未分地的集體作業使得紡織業發達,中原地區又是棉紡龍頭行業,他的配件極為暢銷,一下子就銷往了全國16個省市,當年年底僅10個月的時間就盈利1万多元。郭元英有錢了,不僅電視、摩托車、電風扇、電冰箱應有盡有,連那种在大眾眼中看似天方夜譚童話般的小汽車也有了……
-下決心:個人購買飛机,
無償獻給鄉里
具體哪一天下定決心要買飛机,郭已經記不起了,只記得那是1984年3月的一天。
3月的那天夜里,郭給全家開了個家庭會議,見沒人反對,郭便當即拍板決定購机。
談到為何要購買一架飛机送給鄉政府,郭說,那個年代個人賺了錢總要想著給政府作點貢獻,要為集體著想;另外一個原因是這种“蜜蜂三號”飛机适合大面積作業,當時溝趙鄉有著大面積棉田,可以進行空中噴藥,節約勞動力,提高效率。當時也只有郭買得起,可以拿出這筆錢。因此,從想買到下定決心,郭說也就是几個小時的時間。
至于購買后,如何起飛、如何作業,以及飛机保養、維修、空中航道、飛行高度等等問題,郭說從來就沒往深處想。
据說,當初曾有不少人建議他給村里修條路,被郭謝絕。郭說,“要干,就干一件惊天動地的大事!”
-買回來的飛机成了“廢品”
1984年4月1日,郭至今清晰地記著這一天。這天,他正式向北航發去購机函。一等就是20天沒有音訊。鄉政府很急地找到他,事態已經弄大了,全省上下都知道溝趙鄉出了個万元戶,還要給鄉里買飛机。“進京!”郭鐵了心。
4月20日,終于正式与北航簽下合同,并交付第一筆資金7000元,后又支付12500元,預訂价格19500元全部交清。不料,沒多久鄉政府負責人又找到郭稱,飛机漲价了,鄉里沒錢,郭一咬牙,“無論如何這飛机也得買回來!”
先后共支付27000元人民幣的“蜜蜂三號”飛机,終于在1985年1月被運抵鄭州。
在這之前,各种政府級別的“美麗花環”已經贈予郭。同時,溝趙鄉政府還任命?偉m企業辦副主任。
就在郭元英与北航簽約購机時,農村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在我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因此,當飛机運抵鄭州后,溝趙鄉的土地也分給了農民。土地的承包,無疑使專為棉田購買的飛机沒有用武之地,一直在机場閑置,甚至成了鄉里的“累贅”。這時,先前成片的棉田已經不复存在,各戶家庭想种啥已有了自主權。就這樣,花巨資購來的飛机成了廢品,已無用武之地。
對于鄉政府來講,這無疑是個龐然大物,沒人懂得它,沒人會駕駛它,即使懂又沒什么可用之處。實際上,鄉里連修飛机跑道的錢都拿不出。此時,該飛机已儼然成為鄉政府的一塊心病,賣不能賣,送又不能送,騎虎難下。
-看到用心血換來的飛机
被閑置著,郭元英心里很疼
郭痛心地說,他已經獻給了鄉里,自己不便再過多去過問飛机的事。但看其一直閑置,心里很疼,再怎么說他也難以割舍那份情。“真的!我心里很悶!”郭不止一次脫口而出。
僅有一年的時間,1986年,這架飛机便被鄉里轉送給了鄭州市邙山區。在邙山仍是閑置,后一直存放在黃河游覽區的一間倉庫內。
這架飛机最后還是有了一個好的結果。大興安岭火災之后,東北林業部門經多方打探,終于獲悉了該架飛机的确切情況,對方找到邙山區負責人,懇請將此机運往大興安岭,重新投入使用,最后獲得同意。
郭認為,這樣的結果他很欣慰,“總算是有用處了!”
-郭元英說,如果沒這事,
現在他的工厂肯定更大
在鄉政府干了兩年后,郭辭職回了家,重新過起平靜而單調的生活。回了家,他仍然是個農民,一個真正的農民。
飛机事件已使郭無力顧及紡織机配件生產,同時全國各地的人知道郭元英的事情后,很多人都過來學技術。之后,便是遍地開花,即便是有些本來從事其他行業不錯的人,也有不少紛紛改成了加工紡織机配件。在大家心中,這行可以掙大錢,“能買飛机!”
郭的生意被搶了,生意自然直線下降。
郭說,如果不是因為飛机事件,大家也不會知道我是由于生產紡織机配件而致富的,同時,大家也不會一擁而上紛紛轉行。令人遺憾的是,現在不僅我的生意被砸了,而且大家也沒能發財。不僅這樣,我的家里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取經的人,肯定我要陪同他們,致使很多工作不能做而被耽誤,本來一件好端端的事就這樣被搞砸了。就在我備感痛苦的時候,各种伸手請求救濟、拉贊助的也來了,今天一撥,明天一撥,后天一撥……
郭告訴我們,山西省居然有一位農民聲稱,他們家的孩子多家里窮,要把他的一個孩子寄養在我這儿。
郭說,受飛机事件所帶來的麻煩,不僅僅降臨在了他与愛人的頭上,他的孩子遇到的麻煩也接二連三。譬如,孩子的單位每次在發福利与發獎金時就認為郭家有錢,單位的這一點小獎勵對郭家來說微不足道,使得孩子本應享受的待遇被剝奪,同時孩子的思想上也背上了很大的包袱。
郭認為帶來麻煩的根本原因就是飛机事件,而飛机事件的禍根則是紡織配件厂。
郭一气之下,自己關了厂房的門,再也不生產了。之后,郭在家一直無事可做,坐吃山空,一晃就是十几年,在重新蓋過平房后,積下的錢已所剩無几。
-踏踏實實做平民百姓
郭元英告訴我們,從那以后,他再也不對任何人提起當年購机的事,他也不愿回首當年往事。他說,他現在就想踏踏實實做一個平凡的人,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
郭元英最后略感欣慰地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呀,好歹現在孩子的任務完成了,都成了家,我就也沒什么心事了!”(//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