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2日訊】 我對我們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一直持一個批判立場,一開始可能受陳獨秀、魯迅他們的影響。他們對我們民族的弱點批評得非常尖刻,這尖刻我讀來很認同很過癮,包括從臺灣來的那些聲音。再讀杜亞泉對農民運動,對中國現代革命,對流氓文化的批判,我覺得非常認同,覺得他代我講了一個什麽東西。然後又看到王學泰緊緊抓住遊民文化來作文章,我覺得也非常好。最近朱學勤新出的書中與李輝的對話有一個說法,把中國歷史整個地理解爲以流氓文化爲主導。無論是杜亞泉還是王學泰,都沒有明確到這一步。朱學勤也算對我們自己的民族文化來一個惡狠狠的批判。他把項羽理解爲一個貴族化的人,把劉邦理解爲一個遊民——流氓。劉邦打敗項羽以後建立了政權,確立了一個什麽樣的體制。從此以後,我們一直就是一個以流氓上臺執政,以流氓爲權力主體,以流氓文化爲主導的歷史。我自己在這兩年之中,不斷地用“下流”、“無賴”這樣的詞來描述我對中國人的一種理解,對中國文化、中國歷史的理解,包括對我們這些人的理解。這也是在需要信仰又找不到信仰的痛苦中,我寧願說自己是一個無賴,出語很重,也有點惡狠狠的,所有這些表述都是批判性的,一個冷峻的批判或許也不冷峻加入了強烈的意願的批判。
但是,讀任不寐的《災變論》這本書,他就對中國歷史作了一個表達:中國由於地理氣候各方面生存因素都比較惡劣,資源嚴重不足,在這麽一個惡劣的生存背景之下,中國人逐步養成一種以謀生爲基本目的的實用理性。對中國歷史作這麽一種理解,我讀到這個之後,我覺得我對這個民族的心境有一種微妙的變化。我爲什麽對這本書讚不絕口,不光是這個提法如何地有創見,我覺得它第一是把中華民族這種惡劣的文化狀態和精神狀態跟我們苦難的歷史挂起鈎來,這個挂鈎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來源上的說法。提供這個說法之後,我對這種民族的情感有著微妙的變化。我感覺到這個民族太可憐了,它不是最需要批判的民族,正好是最需要悲憫的民族,就是這麽可憐的一個民族,它這麽不幸,自古以來都這麽不幸,在這不幸的前提之下,它不斷地變得更加不幸,這就像一個怎麽樣的比較呢?就像上次在北大開的那個會,許明講到我們當下的情況時說,窮人我們不要憐憫他。言下之意就是說,現在改革開放形勢那麽好,大家自由平等競爭,你窮你怪誰?怪你無能啊,那是你沒用啊。我把這個話引申開,我就想到這麽一個不平等的競爭:一個出身貴族的人,他什麽條件都那麽好,除非他繼續做他的王公貴族,什麽學問都有,什麽技能都有,人又體面又聰明,說起話來一套又一套;一個平民子女,他隨時可能從小就失去爹娘,也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也沒有一個很好的謀取生活的條件,只能靠非常貧苦的方式來混得一口飯吃,一遇兵荒馬亂,工作的條件都沒有,他只能去要飯。這麽一個王公貴族跟這麽一個要飯的在一起,我們不能輕易地說,這個要飯的是多麽的肮髒,多麽的沒出息。從人格上瞧不起他,從道德上譴責,還怪他不爭氣。許明讓我想到這一點。我以前對中華民族有點像對那討飯的人,也有點瞧不起它。我剛才講自卑感,確實自卑,我就是一個要飯的,我們的民族就是一個要飯的人。可是,任不寐作了這麽一個解釋之後,我覺得我們民族確實是個要飯的,由它苦難的原因造成它更加苦難的結果,它本身由苦難鍛造出來,凝結出來的。
所以我們對我們今天談民族缺乏信仰,來談我們民族需要信仰,我們對這個民族應該有一個心態上的把握。我們不是簡單地批判它,我們出於一種發自生命內心的,對自我生命和與自我生命緊緊相連的民族生命的極度悲憫,一種廣大的悲憫來談信仰的缺失問題,來談我們如何著手建信仰,拯救我們每個個體生命,也拯救這個民族的生命。要這麽一個東西,我們就要現在做好這個心理準備。我們談論信仰問題可能得不到好的反響,一個是誤讀,一個是嘲弄,還有壓制。我覺得既然我們對民族這樣的一種心態,我們遇到這一切毫不奇怪。誤讀得越多,越需要我們更多地來悲憫它,更努力地來做這個工作。如果我們有了這麽一種心理準備,那我們做的就不是文化理論意義上的工作,不是一般的學術工作,也不是簡單的個體生命歸屬問題、意義認同問題,而是我們內心由於對這個不太限制,還不敢很清楚、很堅定地提出,實際上就隱隱約約地提出,一些和平主義者、人道主義者走進非洲森林,拯救那些不幸的人,我們實際上是以他們爲榜樣做點可能的工作。我們要有這種心態,如果沒有這種心態,我們提出這個問題本身要以悲劇告終,我們可以感覺到很蒼涼。
這本書對我震撼那麽大,不光是給了我學理上的認知,而且對我的情感確實有影響。我現在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不能全力投入去讀,我這幾天每天讀一點,我每次讀都很受震撼。研究它的目錄與前言後語,我就覺得這是離上帝最近的一本書。因爲沿著他的理論這樣走過來,這樣地來理解中國人的苦難,那最後只能走向上帝才能得到拯救,那也只有以上帝那種廣博的愛心來看待這個民族,自己的心理才能安穩些,才對得起這個民族。所以我沒怎麽讀它就感覺到這本書很有震撼力,它離上帝最近,它比魯迅、陳獨秀的批判離上帝更近。
──轉自《學者莊園 》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