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5月11日訊】 據報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前天會見中國主席江澤民時轉達了布殊政府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的願望;克林頓則勸中國領袖耐心,因為美國新總統處於競選運動之後不久,外交政策有待發展。克林頓並且夫子自道,提醒江澤民,首屆克林頓政府開始時的中美關係亦困難重重。昨天,在《財富》論壇致辭時,克林頓強調了兩點:一、中美關係常有困難和挫折;二、與中國交往是確保穩定的最佳途徑。
克林頓已經卸任下臺,他的意見並不代表美國現政府的政策,他以往的經驗,即執政開始時對中國政府的強硬姿態終於轉變為具中國交往的政策並不意味布殊政府也必然走同一條路,因為除了喬治布殊與克林頓兩人個性和為人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前者代表美國南部和西部保守勢力,後者反映較為溫和的自由派勢力,而且,不論是布殊還是克林頓,他們在保護美國國家利益和維持美國在全球的優勢地位(或日霸權)方面並無二致。不要忘記,九六年中國向台灣張牙舞爪,又是發射導彈,又是搞軍事演習時,正是克林頓下令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在台海附近遊弋,迫使中國軍方知難而退,軍演草草收場。然而克林頓的意見仍可供參考。
自今年一月布殊政府上臺伊始擺出咄咄逼人姿態以來,繼而發生中美軍機相撞事件,兩國關係更趨惡化,到上周布殊宣佈美國決定推動導彈防衛計劃而不理會中國的反對,其對中國態度之輕蔑和囂張,可說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給中國領導人造成了巨大的挑戰,但是,即使如此,布殊仍稱重視中美關係、重視中美貿易,國務卿鮑威爾強調美國並不視中國為敵人。
中美關係是複雜的關係,兩國不但在貿易方面可互補,儘管在貿易方面,中國依靠美國的程度遠比美國需要中國多得多,而且兩國在防止武器擴散方面也有共同利益。中國一些評論員乃至裁軍談判代表沙祖康都揚言不惜違反中美關於不擴散導彈技術的協議。中國向巴基斯坦、伊朗和利比亞等國的武器出口除了賺幾個錢之外有什麼好處?他們知不知道一些西亞和中亞國家虎視耽耽,想以武器支援及中國政府的新疆穆斯林。中國賣給那些國家的武器有可能成為砸自己腳的石頭。
除此之外,在安定朝鮮半島局勢以及推動亞太經濟合作方面,中美都有共同利益?但是中美對立的意識形態和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可避兔會帶來齟齬,而台灣問題則更有可能導致衝要,需要雙方小心處理。中美關係今後如何演變不完全取決於某一方,而是有賴雙方的智慧。
美國方面不能以為,對中國的強硬姿態可以迫使中國政府就範,甚至以為可以通過軍備競賽拖垮中國。前蘇聯並不只是簡單為美蘇軍備競賽所拖垮。前蘇聯的瓦解是這一制度內部矛盾無法解決的結果。中國不同於前蘇聯之處在於其三動先由經濟方面開始結構性改革;國際社會不能期望中國能在短短二十幾年時間全面完成改革,希望中國緩慢而穩定改革,最終不但經濟上,而且在政治上和社會層面都與國際接軌,只有通過接觸交往,並且要有耐心才能做到。採取圍堵政策,對中國、對美國、對全球有弊無利。
不但國際上不應對中國的改革有過急想法.中國人更不能以為中國已經富起來了,要知道,現實是如鄧小平所說,少數人先富了起來。中國仍有八億多農民,其中大部分人生活水準仍低,仍有數千萬下崗或失業人口,嗷嗷待哺,仍有亟待復甦的東北,待開發的西北,亟待整治和綠化的荒漠和沙漠。以八百五十美雲的人均收入,我們遠未到達「財大氣粗」。面對美國的強硬姿態,中國固然沒有必要低聲下氣,但目前既無條件,亦不應當與人硬碰,只有收起「大國外交」,戒絕虛浮,回到鄧小平的「韜光養晦,絕不當頭」。
──原載《信報 》 社論二00一年五月十一日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