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30日訊】米盧和孫繼海之間是不是有些“矛盾”?實際上,這是一個回答起來十分簡單的問題。每個中國隊內部人士,包括离他們很近的記者們,都無法回避這一事實。
1996年,19歲的孫繼海首次入選國家隊便以主力后腰出戰亞洲杯決賽階段比賽,其場上出色的技術意識、良好的大局觀,便給所有關注中國隊的業內外人士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一位甲A教頭當時曾經對記者談起過孫繼海。他說:“除非有其他天才球員的出現,孫繼海在今后10年內都足以占据國家隊中的一個主力位置。”
然而,時至今日,僅僅過了不到5年的工夫,孫繼海在國家隊中卻逐漸失去了主力地位,而這一切,不能不說很大的原因在于米盧。
米盧久聞孫繼海大名
2000年初,當米盧在中國人的万眾祈盼与歡呼之中出任國家隊主教練的時候,孫繼海正在大連“無所事事”。
1999年10月隨中國國奧隊在奧運會外圍賽小組賽客場對韓國隊一戰結束后,孫繼海“惡意以肢體和言語攻擊當值主裁判”,亞足聯對其實施重手,給予了他“停止代表國家隊比賽一年”的處罰。
在米盧執教伊始,四方選秀并率隊八方出戰的過程中,兩名中國球員的名字便不斷地被中國足協、中方教練、新聞記者乃至普通球迷在其面前提起——一個是遠在德甲法蘭克福隊效力的楊晨;另一個便是尚處停賽期間的孫繼海。
米盧對楊晨的興趣顯然比對孫繼海更大——畢竟,楊晨的身上貼著“德甲前鋒”的標簽;而雖然听說孫繼海在1999賽季曾登陸過英甲水晶宮隊,但一向對英國足球不感冒的米盧不會有太大的触動.
“有兩頭奶牛,一頭每天可以產奶50升,另一頭只能產30升。但如果產50升的奶牛在每次你擠奶的時候,它都會用蹄子踢你,而產30升的那頭卻溫順地任你去擠奶,讓我選擇,我只能去要那頭產30升奶的奶牛。”這是米盧的奶牛理論。
那么,在米盧眼中,孫繼海是怎樣成為那只產量雖高、但不很听話的“奶牛”的呢?米盧与孫繼海之間的“冷戰”又是怎樣開始的呢?
小組賽前反反复复
今年年初,孫繼海隨中國隊參加了多場海外熱身賽,雖然米盧一直未將其作為隊中絕對主力,但也時常派其上場,先后司職過右后衛、右前衛以及中后衛。至于說孫繼海在比賽中的表現,平心而論,是積極、努力而且趨于正常的。只不過,他似乎并不想將自己裝進米盧為國家隊設計的一板一眼的戰術“套子”里。實戰中,他屢屢擅自离開自己的防守位置,而以個人帶球突破的方式大幅度投入到進攻當中。這一方面使得中國隊的進攻出現了積極、丰富的變化,但另一方面,也讓米盧感覺到了一絲“缺乏戰術紀律”的擔懮。
今年甲A第一階段結束之后,米盧在昆明點兵,為即將開賽的世界杯外圍賽小組賽作准備。在為期10天的訓練中,孫繼海因傷一次合練都沒有參加。
盡管隊醫報告顯示,孫的确在膝部及腳踝處有老傷复發的症狀,但傷痛是否達到了長時間無法正常訓練的程度,這不僅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疑問,對米盧來講也同樣是一個疑問。
正是基于這一情況,米盧對孫繼海“不信任”、“不認可”的態度變得更為堅定起來。
中馬首戰前5天,中國隊從昆明移師西安,做最后的備戰。孫繼海也終于參加了大部分訓練,投身于分組對抗和戰術演練之中。
訓練中,米盧將其排入替補陣容的做法并不讓人感到意外,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孫繼海的狀態相當不俗,而且訓練態度明顯改變——記者在西安注意到,孫繼海是中國隊分組對抗訓練中,場上得球次數最多的球員;而且在訓練中奮不顧身地使用鏟球技術,至少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表明孫的熱情与投入。
顯然,孫繼海希望自己的認真態度能夠作為一种信號傳遞給米盧,以奪回失去的主力位置。
然而,在4月22日西安中巴首戰前,米盧公布的中國隊首發陣容中,孫繼海榜上無名,替他出任主力右后衛的是北京小將徐云龍。
蒙蒙陰雨中,孫繼海在替補席上紋絲不動,看著中國隊以10:1大胜對手,看著名气、資歷遠遠低于自己的徐云龍,作為右后衛在比賽中獨中二元。
馬累,矛盾趨于明朗
中國隊抵達馬累之后,李鐵患上重感冒,李明又大腿拉傷,訓練中中國隊中場出現了人手短缺。前來采訪的國內記者紛紛推測:孫繼海很可能被米盧重新啟用,即使不打習慣的右后衛,也會擔當起后腰之職。然而,上述的推測僅僅兩天之后便被事實推翻了——賽前分組對抗訓練中,孫繼海又一次沒有被列入主力陣容,使得李小鵬、曲波兩人先后在主力陣容中,完成了“瀟洒走一回”。
于是,孫繼海的熱情頓時消退。在分組比賽中,他屢屢有球不傳,一個人一路狂帶,直至被對方阻截或將球踢出邊線;而米盧原來安排其在替補一方打中后衛,但他卻自行到了右邊路。
當米盧發現這一情況后,一個更耐人尋味的場面出現了——老米沒有直接告訴孫繼海不要擅自改變事先安排的位置,而是將守門員教練徐?叫了過來,讓其將指令轉送給不到20米開外的孫繼海。難道,米盧如今連話都不想与孫繼海說了嗎?
這一切都讓采訪的國內記者親眼目擊,因此,米盧与孫繼海之間的矛盾終于趨于明朗与公開化了。
是是非非眾說紛紜
“米孫矛盾”在國家隊內部顯然是一個相當敏感的話題。“繼海有傷,還沒完全恢复,國家隊一向不讓球員帶傷比賽,所以不讓繼海打主力很正常。”國家隊的官員用這樣統一的口徑回答著記者們的問題。但不能不說這并非實話——至少,不是100%的實話。
“他(孫繼海)的确有點太‘牛’了,”一位國腳搖著頭說,“如果我當教練也肯定不會用他,誰缺席那么多場全隊訓練,還會一上來就讓他踢比賽啊?!”
“老米像個‘小孩儿’,繼海更是,沒什么,也就是相互‘斗斗气儿’,早晚都會好起來。”一位國腳一臉輕松地評价道。
記者問一名多年采訪大連隊的同行,孫繼海在大連隊時訓練中表現如何。該同行回答說:“跟在國家隊差不多,看上去吊儿郎當的,我們早就習慣了。不過,他在比賽中從不懈怠,一心想著取胜,不然,也不會挨那么多罰。”
這位同行接著介紹說,科薩對付小孫很有一套辦法,他非常了解孫繼海的個性和脾气,像今年聯賽前几輪,又是讓他當隊長,又是在發布會上公開表揚他,把孫繼海弄得特別“順”,一點儿也不“鬧”。
“繼海這孩子人其實挺好的,只不過成名太早,本身個人能力又強,是個‘順毛驢’——你管他他可能不听;但你不管他,他可能又變得挺‘乖’。”一位熟悉孫繼海的朋友這樣對記者說。
跟隨中國隊的記者們普遍認為,米盧是故意冷落孫繼海,給他點顏色看看,反正小組賽用不用誰出線問題都不大。
老米希望他的“冷落”能讓孫繼海受到一定的刺激,從而“屈服”,最終改變自己的訓練態度,到未來艱苦的十強賽中,再將孫繼海“隆重”推出。
筆者認為:如果米盧和孫繼海拋開各自主教練和球員的身份的話,他們只不過是兩個“人”。一個集體里面,由于個性、性格、處事為人的方式等原因,并不是每一個人与另外所有人都能親密無間地相處,有疏有近也屬正常。米盧与孫繼海正是基于這种原因,彼此缺乏充分的理解,缺欠對對方脾气秉性的了解,才使得誤會產生、隔閡加深、矛盾大增。
但是米盧畢竟是一支隊伍的主教練,說過“教練永遠正确”這句話的他,不太可能輕易地改變自己的態度。
這种情況下,筆者認為,首先應當改變的是孫繼海——必須主動地在訓練中多表現出一份認真与投入,并且必須主動地找米盧本人交流,表明自己的認識与想法,甚至承認已往的過失。這是迅速化解矛盾的捷徑,否則,兩人間的“冷戰”將會曠日持久地持續下去。
如果孫繼海于中國隊來講,其存在的价值与作用不大的話,那么,現在的一切,大體可以“順其自然”。問題的關鍵在于:論個人能力、技戰術水平、比賽經驗,包括位置需要等綜合衡量,孫繼海應當是中國隊陣容中一枚重要棋子,能夠為中國隊沖擊世界杯做出應有的貢獻。
我們不希望在未來場場如同生死戰的十強賽中,看到中國隊一名本有足夠的能力上場搏殺的球員,卻因足球以外的原因端坐在場邊的替補席或觀眾席上——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損失,也將成為中國隊這個集體乃至中國足球事業的一個“損失”,那是我們自己做出的一件“親者痛,仇者快”的愚蠢之事。
最后,筆者愿借用一首經改動的老詩表達本文的中心思想——
煮豆燃豆箕,
豆在釜中泣。
本是榮辱共,
相煎何太急?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