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人氣 2
標籤:

(//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27日訊】 明報28日社論﹕政務司長陳方安生的公職生涯要畫上句號了。回首前事﹐她昨日細說在仕途中的兩宗憾事﹐其一是「郭亞女事件」。這宗震撼香港的社會事件﹐發生在八六年她出任社會福利署長期間﹐她遺憾當時傳媒對她不公平﹐對她下令破門入屋救出精神病媽媽無力照顧的女兒郭亞女大為非議。傳媒對她嚴厲的批評﹐給她上了寶貴的一課——「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我們認為﹐這一課值得特區首長﹑政府官員和所有公職人員銘記。

陳太的公職生涯長達三十九年﹐期間雖有起伏跌宕﹑對錯是非﹐但總的來說﹐成績有目共睹。從她在事隔十五年後的今天仍對郭亞女事件耿耿於懷可見﹐事件對她確實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挫折﹐大得可以讓她感到仕途走到盡頭。不過﹐事實證明﹐事件沒有給她的公職生涯畫上句號﹐反而經此一役﹐她不但平步青雲﹐繼創下香港首位女署長的紀錄後﹐更升任首位女局長﹑首位本地華人出任布政司﹐更在回歸後成為首位政務司長。很明顯﹐她有此番成就﹐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她沒有向挫折屈服。

陳方安生沒有細說她怎樣克服挫折﹐但採訪她多年的記者都知道﹐在郭亞女事件前﹐她不苟言笑﹑很嚴肅﹔事件後﹐她嚴肅依舊﹐但臉上開始展現「四萬」的燦爛笑容﹐從容面對傳媒。

郭亞女事件是陳太仕途的一個危機﹐同時也是一個轉機﹐端看她如何面對。事實證明﹐縱使她自覺受到傳媒嚴厲批評﹐但她善於汲取教訓﹐結果勇於承擔和敢於面對傳媒﹐並善於利用傳媒來向公眾傳達信息和塑造美好形象﹐名望亦長期企於高水平。這一實例﹐正好說明傳媒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陳太在郭亞女事件後對傳媒的取態﹐就是敢於接受傳媒和公眾監察。必須知道﹐現代社會和封閉社會不同﹐在資訊流通的開放年代﹐傳媒和公眾必須能夠監察政府和官員﹐只有對傳媒和公眾開放﹐政府和官員才能知民意民情﹐與時並進﹐而非閉門造車。

因此﹐儘管陳太今天對郭亞女事件仍耿耿於懷﹐她對傳媒卻開放了懷抱。如果沒有這份胸襟﹐她只能固步自封﹐不會得到市民的認同和欣賞。

傳媒的一大功能﹐就是扮演官員與市民的橋樑。民意調查是其中一個檢測手段﹐陳太的民望持續高企﹐一個重要原因是她善於利用傳媒向公眾溝通﹔董建華的民望也曾一度爬升﹐例如在發表施政報告後﹐他經常通過傳媒解釋政策的時候。

陳方安生退休了﹐我們期望﹐她面對傳媒那種從容﹑豁達的笑容﹐不論是對特首或是其他官員﹐都有啟發﹐因為在那笑容背後﹐是為政者不怕難關﹑不畏挫折﹑善於溝通﹑從容面對社會監察的象徵。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陳方安生最愛傳媒冠稱「陳四萬」 (4/27/2001)    
  • 陳方安生拒答是否支持特首連任 (4/27/2001)    
  • 如香港面臨危機 陳方安生不排除為港挺身而出 (4/27/2001)    
  • 陳方安生說退休後最希望去台灣旅遊 (4/27/2001)    
  • 曾蔭權夜半飲泣待黎明 (4/26/2001)    
  • 陳方安生頒獎給白雪仙 回復個人身分出席金像獎 (4/26/2001)    
  • 立法會 敲桌致敬陳方安生 (4/25/2001)    
  • 北京高層消息﹕“修理”陳太因其“不可靠” (4/25/2001)    
  • 曾蔭權稱讚陳太美而慧 (4/23/2001)    
  • 【紀元專欄】林保華:陳方安生臨別贈言鏗鏘有聲 (4/23/2001)    
  • 世紀告別晚宴陳方安生豔冠全場 (4/23/2001)    
  • 北京「鴻門會」迫陳方安生引退 (4/23/2001)    
  • 董橋:給陳方安生的幾句話 (4/22/2001)    
  • 香港未來走向? 北望或國際化? (4/21/2001)    
  • 陳方安生臨別演說 香港政治地位再度引爆激辯 (4/21/2001)    
  • 陳太母校列設施創作榜首 中小學兩組各誕雙冠軍 (4/21/2001)    
  • 香港民意顯示陳方安生民望高于董建華 (4/21/2001)    
  • 陳太演說反映對高官問責有保留 (4/20/2001)    
  • 江讓董自行處理法輪功 (4/20/2001)    
  • 月底離任 陳方安生:我們都是「親香港」 (4/20/2001)
  • 相關新聞
    江讓董自行處理法輪功
    陳太演說反映對高官問責有保留
    香港民意顯示陳方安生民望高于董建華
    陳太母校列設施創作榜首 中小學兩組各誕雙冠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