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27日訊】 隨著24位美國間諜飛機機員的回國,中美之間因撞機這一意外事故(accident)而演變成爲的國際事件(incident)終於告一段落。十幾天來,面對中美雙方內容不一觀點各異的各種報道和評論,筆者不敢妄加評論。看到一下子冒出來的諸多美國問題專家,筆者實在是自慚形穢,近20年對美國的觀察和研究看來是白作了。網友們在網上的評論再次給我一個印象,國人總是覺得美國人不瞭解中國,或者至少說是美國人對中國的瞭解遠不如中國人對美國的理解。
這一說法最明確的表達是在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問中國期間。當時他在北京大學作了一個演講,北大的年輕學子就曾理直氣壯地向克林頓當面提出。從當時的電視轉播來看,克林頓對此頗爲他的人民”汗顔”。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爲當時氣溫過高所致,但克林頓還是不得不承認這一點。於是,”在中美相互認識中,中國人對美國的瞭解比美國人對中國的瞭解要多”一說就廣爲傳播開來,似乎成爲一個定論,並有可能演變成爲一個多少令中國人感到自豪的神話。
如果仔細思考的話,這一看法實在是一個需要驗證的命題。它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解構”,先說一般意義上的民衆。如果說這裏的美國人和中國人是最普通的平頭百姓的話,此說未必準確。中國的城市居民和沿海地區的人們對美國的瞭解是比一般美國人對中國的瞭解更多,但如果算上中國內地的農民,特別是數億文盲和半文盲,顯然,此說就很成問題了。
接著來看一下知識青年。如果說這裏的美國人和中國人是暗指中國的大學生的話(北大學生的詰問實際上是代表了中國的大學生),那麽這個命題無疑是正確的。不過,這也沒有什麽可以值得驕傲的,只能說明,作爲精英教育一份子的中國大學生瞭解世界最發達國家的渴望遠遠超過了作爲大衆教育一份子的美國大學生瞭解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願望。
最後再看一下兩國專門研究對方國家的專家學者。命題就變成”中國的美國問題專家人對美國的瞭解比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對中國的瞭解要多”。儘管本文作者在一些國際學術會議上親耳聽到過某些美國學者這樣講過,也曾爲此沾沾自喜過。畢竟自己也算是中國美國事務觀察家團體中的一員,能夠講一口比美國同行的漢語水平好得多的英語。但轉念一想,非也。君不見,有多少極爲出色的中國學者,搖身一變,成爲華裔美國學者,他們有關中國的知識背景與中國本土的學者相差無幾,而他們所掌握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卻比本土學者有過之而無不及,爲了學術,也是爲了生存,他們正在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美國人認識他們原來的母國。
那麽轉過來看中國,又有幾位美國學者在中國生活若干年後歸化爲美裔中國學者,幫助中國認識他們的母國美國呢?似乎還未見到。中國留美的研究美國的學者很多,回來的也不少,但大都像本人一樣,是在美國的學術界,特別是在大學的課堂和圖書館中研究美國。反觀,來華的美國中國專家問題,不少人有雄厚的研究基金支撐,可以在大學之外的社會中,進行大量的實地考察和田野工作,其收穫與僅從書本和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不可同日而語。
還有一個有意義的比較是,有多少中國學者研究美國的著作被美國人看中,認爲是不得不看的東西而譯成英文在美國發表出版呢?又有多少美國學者研究中國的著作被中國人看重,譯成漢語在中國發表呢?這之間數量對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當然,這裏有美國的自我中心、目中無人的狂妄自大以及文化霸權在作怪,也有中國一些學人崇洋媚外的殖民地心態作祟。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中美相互認識過程中,雙方的認識條件和水平的確有差異,在認識的廣度和深度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實際上,不抱偏見的話,應該說中美這兩個世界大國由於獨特的國情都不是那麽容易被深入認識和瞭解的。如果說中國因其獨特的傳統性(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微妙的社會關係,等等)而讓外來的研究者有”一部二十四史,從何說起”之歎的話,那麽,美國也因其複雜的現代性(多樣化的族裔構成、多相度的政治法律結構和多元化的價值取向,等等)而令外來的觀察者眼花繚亂,撲朔迷離。中國有一句古話:”滿招損,謙受益”。或許,這古老的智慧同樣適用於我們對西方對美國的認識與觀察。
寫於2001年3月8日,修改於4月13日
──原載《世紀中國》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