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25日訊】 美國總統布希於廿四日在接受ABC 訪問的時候明白地說出美國將防衛台灣對抗中共的攻擊。由於自從中美斷交以來,美國對於台灣就從來沒有明白清楚地做過防衛的承諾,因此布希總統的此番談話被外界視為可能代表華府中國政策的大轉向。究竟布希是一時快語、還是美國真正是在做戰略調整,是非常值得台北密切注意的。
布希的談話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之處。一是在以往美國對於台灣的安全承諾常常是透過意喻的方式(例如嚴重關切),並且是有條件的(例如台灣方面不可先有所挑釁)。這次則是直接而且無條件的,就是只要中共攻擊,美國就要幫助台灣防衛。另外一點是在過去美國對台灣的防衛協助是被理解為有限度的,而在此次布希所強調的是盡一切必要手段(whatever it took),這是非常強烈的語氣。
布希在競選總統的時候曾經做過類似的表態(如果中國用武,美國必須協助台灣防衛自己),然而那是一個總統候選人的競選語言。在過去的二十年當中,所有在野黨的美國總統候選人都對於台灣有過承諾(例如雷根的重新承認中華民國)、對中共有過抨擊(例如柯林頓痛罵北京領導階層是天安門的屠夫),其著眼點莫不是在於凸顯現任總統現實主義的中國政策有其道德上的瑕疵。然而一旦當選之後,理想主義的總統候選人不旋踵就豹變成現實主義的在位總統,權力政治和大陸市場的商機馬上就取代了民主和人權,成為在位者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我們有理由相信布希也會很快地走向他父親當年現實主義的中國政策。
可是一些事故發生了,而北京處理這些事故的方法讓布希放不下他在做總統候選人時候的調子。從錢其琛主動訪美、對華府施加壓力開始,到軍機碰撞事件,再到對台軍售,沒有一樣是布希政府刻意安排的,可卻一件件都刺激著北京。
中共太在意布希在競選時的言論,什麼事件盡從壞處假設,結果自己的調子訂得太高,製造出許多緊張,而布希也就放不下身段來。在軍機事件上,北京藉著扣留美國機員,一定要美方道歉,嚴重斲傷了布希新政府的國際威信,把雙方的關係搞到惡劣透頂,至今在是否歸還美國軍機的上面,雙方還相持不下。華美軍售的舉行是年度性的,但是北京派錢其琛訪美時就鎖定這個議題,要美國表態,作為檢驗布希對華政策的試金石。北京三番五次的試探和作勢,讓中國政策尚未定調的布希政府十分著惱。事實上如果北京低調處理這些事件,小布希走回老布希的現實主義中國政策是指日可待的事。然而中共呷緊弄破碗的結果,是美國反中氣氛的高漲,和布希重拾他在做總統候選人時的語言。他現在對北京所說的是:「把我惹惱了,一旦你膽敢攻打台灣,我一定盡全力幫助台灣對付你」,這是從雷根以來歷任美國總統敢想而不敢說的話,現在小布希卻說出來了。
為什麼北京如此沈不住氣呢?中共的領導班子面臨權力接班是一個最主要的因素。江澤民長期被黨內視為對美國和台灣軟弱,因此在軍機碰撞和對台軍售上他必須表現強硬。事實上從現在到明年十六大中共政治接班塵埃落定之前,我們都不能夠期待江澤民會做出任何妥協的動作。除了和美國的齟齬之外,近日日本政局的波動,和李登輝成功的獲得美日簽證,都容易讓北京產生「圍城心態」,以為美國、日本和台灣在聯合對付它。在此種心態下,北京的反應容易過硬,其結果就是來自美日更大的壓力。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東亞局勢會很快緊張起來。
造成目前緊張態勢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剛經歷過了權力轉移,新總統的中國政策尚未塵埃落定,而北京又將面臨權力轉移,因此它的對美政策缺乏彈性。華盛頓和北京的立場需要磨合,而這個過程可能會充滿衝突。在上一次類似情況發生的時候,是美國柯林頓總統初就任,談論人權不遺餘力,而中共方面是江澤民接班不久,正在鞏固政權。當時中共的姿態較低,它的外交政策在錢其琛的帶領下正一步步地走出天安門事件後的孤立。那時候的磨合大約花了一年的時間。到了一九九四年,柯林頓就提出把中國大陸的人權和最惠國待遇脫鉤。此次華盛頓和北京還是有可能會重複一九九四年的模式,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上找到相互對應之道。但是由於中國大陸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因此會認為更應該獲得美國的尊重,而雙方磨合之途便不會像七年前順利。
從台灣的立場而言,美國和中國大陸磨合期的緊張足夠讓我們提心吊膽的。它們磨合得不順利,則台灣會很快捲入一場巨大的風暴當中,成為美國海權勢力與中國大陸新興的陸權相碰撞中的一個戰場。如果華盛頓和北京磨合順利成功,台灣又有可能成為一個禮物或是犧牲品。李總統的赴日美之旅正巧把台灣推入磨合的風暴當中,今後我們必須更加謹慎地看著天象來航行,才能維持安全。
──原載《中國時報》 (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