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25日訊】以記憶障礙為最初表現,繼而漸漸出現語言和定向障礙,最終不能獨立生活──中國中華臨床流行病學會常務副主任委員、中國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張振馨教授日前在上海呼吁說,老年性痴呆即將成為中國不可忽視的衛生和社會問題,必須提高人們的預防意識,實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張振馨教授牽頭的一個“九五”攻關課題組剛剛完成了我國首次對痴呆進行的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有百余名醫生參与了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廣州、沈陽6地同時對4.2萬余名老人的入戶訪問。此次調查首次明确,我國不是痴呆發病的低危地區,65歲以上老人各种原因所致痴呆的發病率在北方地區為6.9%,在南方地區為3.9%,其年齡、性別分布特征等均与世界大部分地區相類同。我國北方、南方痴呆的主要臨床類型均為進行性腦性病變的“阿爾茨海默痴呆”(占查出痴呆者的62.7%),而非有些學者認為的“血管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主要表現為記憶、行為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變化,并隨著病程的進展“愈演愈烈”。張振馨教授在介紹痴呆早期癥狀時指出,老年人記憶力、時間和定向能力、思維和判斷力的減退通常不為人們所重視,事實上,這個時期的病人還會出現喪失做事的主動性、缺乏生活和工作熱情等精神癥狀,以及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成日常工作和家務、處理日常簡單的財務問題也有困難等現象。
此項調查還顯示,我國居民多半將老年性痴呆看成是“年齡老化的一种正常表現”。在接受訪問的輕度痴呆老人的照料者中,約60%認為自己的家人是“自然衰老”。即使已病重到了患者認不出家人或鏡子中的自己,穿衣吃飯等行為都极端异常,甚至不能自己控制大小便等,家屬中仍有近40%者不認為老人“有病”。而所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痴呆病人目前去醫院治療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其中早期病人的就診率僅為14.2%。張振馨教授稱這一結果令醫學專家非常擔憂。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