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vsmo.com)
【大紀元4月15日訊】 總統走極端路線,但國會卻走中間路線,這樣的政治走得通嗎?美國的白宮與參議院最近對這個疑問做了一次示範性的解答。
共和黨與民主黨在參議院目前各占50席,如果兩黨各走極端,任何法案都不可能通過,但100位美國參議員在短短一周內,卻連續在兩項具有高度政黨色彩的重大法案上,表演了兩次高難度的跨黨結盟「特技」,讓白宮連吃敗仗。
第一項法案是競選經費改革方案。選舉的政治獻金,一向被視為美國的政治之癌,以捐給政黨的所謂「軟錢」為例,在去年選舉時即高達嚇死人的5億美金。競選時靠企業捐獻,當選後受企業挾持,選風與政風愈趨敗壞,當然不在話下。
曾經跟小布希角逐共和黨總統初選提名的麥肯參議員,在初選落敗後即誓言要立法改革選風,他結合另一位民主黨參議員費恩高德(Russell Feingold),聯名提出了一項改革方案,最後在參院以59票比41票獲得通過。
小布希雖然曾經公開反對這項方案,但結果在50位共和黨議員中,卻有12位同志「背叛」了他;在50位民主黨議員中,則有47位支持「敵黨」的麥肯,另外3位則與小布希一鼻孔出氣。
第二項法案是減稅方案。減稅方案是小布希的競選承諾,也是他上台後最符合共和黨精神的一項法案。他向國會提出的未來十年減稅方案,金額高達1.6兆美元,但參議院最後卻以65票比35票,將減稅金額向下修正為1.2兆美元,同時還附帶通過了一項由民主黨提出的回溯方案,將在今年內先行減稅850億美元。
減稅本來就是高度政黨性的政策,再加上小布希又在全美20多州走透透傾全力遊說,但50位共和黨議員最後仍然跑掉了16票,只有一位民主黨議員倒向白宮。小布希事後雖然很阿Q地宣稱打了勝仗,但民主黨參議員卻調侃他說,「如果他認為這也算勝利,我們希望將來多幾次像這樣的勝利。」
提倡「第三條路」政治理論的紀登斯曾經明確指出,在現代政治中,「第三條路」不但有可能性,更有必要性。在減稅方案中扮演跨黨聯盟主角的民主黨參議員布洛克斯(John Breaux),也在方案通過後表示,跨黨派不僅是一項理論,也是一個現實,更是一種必要,如果無視現實,國會什麼事都不能做。
柯林頓在任8年,自稱走的是中間路線,並且與英國首相布萊爾以及德國總理施洛德隔洋唱合。小布希上台時雖然也說要走中間路線,但行動上卻愈走愈右,甚至有點向右急行的味道,結果不但跟布萊爾等人漸行漸遠,連國會中他自己的同志也跟他唱反調。這些溫和的共和黨議員與保守的民主黨議員,並且形成了一個機動的跨黨聯盟,他們以中間派自居,不走基本教義的老路子,跟白宮的關係忽敵忽友,也根本沒有所謂的政黨忠誠可言。
台灣在今年底國會改選後,朝野的國會席次比例一定比現在更相差無幾,但兩黨政治的美國國會都非要跨黨聯盟不可,多黨派、席次又差不多的台灣國會,如果各走各的路,則國會亂矣,政治亂矣。朝野政黨不妨趁現在趕快惡補一下美國政治,免得將來不知如何是好!
──原載《新新聞》
(//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