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重度耳聾的黃侃,用6年時間學會了47個拼音字母,不僅可以開口說話, 還与正常孩子一起隨班就讀10年。這一切,与他父母的努力与付出分不開 ───
一次意外,改變了全家命運
1982年9月18日,武鋼職工黃建鋼、王紅鷹夫婦生下一個胖儿子。王紅鷹至今記得,孩子的第一聲啼哭非常響亮,且沒要醫生拍屁股,是自己哭出來的。
儿子八九個月就會喊“爸爸”、“媽媽”、“阿姨”,人見人夸。十個半月大時,孩子發燒,到醫院打針,一針超劑量鏈霉素打下去,發燒是好了,但孩子變了:“爸爸”喊成“大大”,常對聲音沒反應。
夫妻倆多方求醫得知:孩子因過量使用鏈霉素已致“感應性神經耳聾”,屬极重度耳聾,無法醫治,將來只能上聾啞學校學啞語。
儿子將成為聾啞人!這個結論讓夫妻倆無法接受,他們帶儿子四處求醫,不放棄一線希望,北京、上海、廣州、合肥,全國各地都留下了他們求醫的足跡。
儿子3歲時,他們漸漸明白,治愈是不可能的。怎么辦?夫妻商議:面對現實。把早已為儿子買好的小提琴送人,做媽媽的開始下狠心,要教听不見的儿子開口說話。
47個聲母、韻母,黃侃學了6年
從3歲起,王紅鷹便開始用紙片、水波、气流,讓黃侃感受聲音。
啊、哦、鵝、依、烏、魚,每學一個發音,要練習無數遍,念得母子倆口干舌燥。那些年,他們的身旁總是放有一個大水杯。
發后舌音時,黃侃老是將小舌翹起,不能正确發聲,王紅鷹狠心用筷子伸進去按住儿子的小舌,常令儿子作嘔,眼淚汪汪。如此艱苦的練習,不光3歲的孩子難以堅持,連周圍鄰居也發話了:“真狠心!”
儿子求媽媽:別逼我學了。
“不行!”個頭瘦小的媽媽不放棄,孩子咬緊嘴不發聲,王紅鷹逼他開口:“長著嘴,你就要開口說話!不然怎么与小伙伴一塊上學?”
王紅鷹滿眼含淚告訴記者:“我是淚往心里流啊,但我打定主意要讓黃侃學會說話,能与正常人交流,能上普通學校!”
他們為儿子配了一個盒式助听器。
6個寒來暑往,黃侃終于學會了47個拼音,堅強的媽媽為此熱淚長流。
与正常的孩子一起成長
從3歲起,黃侃便被父母送進了普通幼儿園,學會從口形“看”人說話,并學著自己開口說話。
及至9歲,掌握了拼音的黃侃,在重度耳聾的情況下有了正确發音的工具。這之后,他創造了一個奇跡:10年隨班就讀。
小學6年,黃侃順利地在武鋼10小与正常孩子一起度過,成績优秀,還是班上的体育健將,省优秀少先隊員,并破格在小學入了團。
初中3年,黃侃在武鋼16中學習,由于功課多且复雜,隨班就讀出現困難。王紅鷹与丈夫決定陪讀,從此,爸爸媽媽成了儿子的同班同學,爸爸學理科,媽媽學文科,儿子沒有听全的部分,由爸媽回家補。
去年夏天,黃侃終于以优异的成績初中畢業,來到市重點中專───武漢市藝術學校,學習美術專業。從此,一家人早上5時起床,5時55分乘頭班719公汽從武鋼到台北路藝校。僅路費,一個月就要花200多元。
繼續創造奇跡
為了把失聰的儿子培養成才,黃建鋼、王紅鷹夫婦付出的太多太多:45歲的王紅鷹提前退休,因患胃癌胃被切除五分之四;黃建鋼也提前退養。
2日,記者在藝校教室見到黃侃。他的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前不久還獲得了學校的獎學金。
媽媽正在幫他記筆記,見記者來找,媽媽叫他過來,用夸張的口型對他說:“這是記者阿姨。”他很快听懂,并禮貌地打招呼:“阿姨好!”
看著懂事的孩子,王紅鷹一臉的欣慰。“這么多年的付出,值得!”為了黃侃,她与丈夫還放棄了二胎指標。不能讓孩子成為國家的負擔───這個信念給夫婦倆帶來無窮動力。
我們今后的目標就是考大學!像南京的聾女大學生周婷婷那樣!”瘦弱的王紅鷹堅定地說。看著她堅毅的神情,記者相信,他們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 (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