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也談「美國的月亮」

人氣 2
標籤:

不知為什麼﹐中國人對美國的評價總是毫不相干地和月亮聯繫在一起的。據說有的盲目崇拜美國的人認為﹕美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而持相反觀點的人則說中國的月亮比美國的更圓。同是一輪明月﹐看法大相逕庭。主要原因恐怕是意識形態的差異造成的偏見﹐其次是中美彼此之間了解不夠﹐互相隔膜﹐看到一點點就發議論﹑寫文章﹐結果就只能是「瞎子摸象」﹐說得牛頭不對馬嘴。正如美國人對中國有許多稀奇古怪的看法﹐中國人也對美國有不少誤解。交流的缺乏和不實的報道﹐都會對中美關係的改善產生不好的影響。

譬如我手頭就有一篇張勇寫的文章《美國月亮並不更圓》(刊於二月二十一日《人民日報》)可以說是最新消息了。讀了全文就知道﹐說「並不更圓」﹐其實是「更加不圓」的意思﹐就是作者說的「美國好些地方比中國土」。要是我沒去過美國﹐很可能相信﹐去過就會生疑。如果說美國有許多地方不如中國﹐我肯定贊成﹔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正如說中國有許多地方不如美國。但是說美國比中國「土」﹐我就不能不提出異議﹐因為這和我在美國所見所聞的事實不符。當然﹐我的看法也很可能是「瞎子摸象」式的﹐因為我究竟只是去年在美國住了半年左右﹐走了東西海岸和中部的十幾個城市﹐讀了幾本介紹美國的書籍﹐總的來說對美國的了解是十分膚淺的。因此只能抱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原則﹐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上述的文章說美國「土」的根據之一是﹕「在美國最頭痛的一件事﹕理髮。托別人的福﹐我住在華盛頓的一個富人區﹐社區裡的理髮店應該不會差。讓我目瞪口呆的是﹐那美國理髮師出手奇快﹐三分鐘一個﹐還不給洗頭﹐除非另加錢。我沒見過一個顧客要求洗頭的。……一回到北京﹐我就去街邊的小理髮店﹐心滿意足地享受著洗理剪吹和頭部按摩的樂趣﹐從美國帶回的土氣頓時剪去不少。」這一段話所寫的情況是存在的﹐但因為沒有和美國的社會經濟結構聯繫起來思考﹐所以似是而非。不錯﹐對於在美國旅遊的中國人來說﹐理髮的確是一件「頭痛」的事情。我在芝加哥﹑紐約﹑波特蘭等地都理過髮﹐感到「頭痛」的主要原因不是理髮師出手奇快﹐而是收費太貴。──說「三分鐘一個」是誇張了﹐大約是十到十五分鐘﹐出手的確很快(他不可能像中國理髮師那樣「慢工出細活」)﹐收費卻是十美元以上﹐小費還在外。我總覺得這種在國內十元人民幣就可以搞掂的小事﹐到美國卻要花費十多倍的錢﹐太冤了﹐和別樣消費的價格換算都不相稱(譬如美國的牛奶比中國還便宜)。不過﹐時間稍長我就悟過來了﹐這是美國資本主義的產業結構造成的。美國最貴的是人工﹐凡是沾上耗費人工的活計都貴得出奇。因此﹐美國基本上不生產小商品﹐日用百貨都依賴進口﹔修理業(除汽車修理以外)幾乎等於零﹔而把自己的最大量的資金和勞動力用在利潤最高賺錢最多的飛機工業﹑鋼鐵工業﹑軍火工業﹑造船工業﹑汽車工業﹑電子工業﹑化學工業﹑醫藥工業﹑信息產業﹑生物工程……以及高度機械化的大農業上面。這樣做當然對美國是最有利的﹐試想﹐出口一架波音七四七客機能夠換回多少小商品﹖每年光是出口糧食就能賺回八百億到一千億美元是多好的買賣﹖美國這樣做﹐實際上是發達國家佔了發展中國家的便宜。但這是經濟規律決定的大趨勢﹐也是整個二十世紀到本世紀初一直存在的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你完全有理由指責美國自私﹑不道德﹑搞經濟霸權主義﹐但是你沒法不和它做生意。你更有理由指責美國出口軍火不人道﹑非正義﹑為它的軍事霸權主義服務。但是哪個有生產軍火能力的國家不做軍火生意呢﹖對付美國唯一的辦法就是你自己努力發展經濟﹐自己成為足以和美國抗衡的發達國家。──從理髮一直說到霸權主義﹐簡直是離題萬里了﹗

說美國「土」的根據之二是﹕「美國的商場一般主要經營一類商品﹐或服裝﹑或食品﹑或電器等。真正意義上的百貨公司只有幾家﹐而且一家比一家土。沃爾瑪是最大的一個﹐營業面積只有藍島(北京的大商場──引者註)的三分之一。照我看﹐它簡直就是全球便宜貨總匯﹐其中有不少是「中國製造」﹐但絕不是上檔次﹑有品牌的中國貨。世界名牌比較少見﹐而且大多是些過時和低檔次的產品。……服裝品類商品在北京只配擺在地攤上吆喝著賣。……貨架上找不到一台屏幕稍微平一點的電視機。誇張點說﹐有些電視機的屏幕鼓得像大籃球﹐是中國市場早就淘汰出局的產品。」這一段話裡包括著許多錯訛和片面的信息﹐如果把它當真就可能造成誤導。我斗膽地猜想﹐文章作者大概只到過華盛頓市中心及其近郊﹐不了解美國城市的布局﹐所以才會有這些誤解。美國絕大多數大城市的市中心(他們叫downtown)主要是政府辦事機構﹑法院﹑大學﹑銀行﹑劇院﹑證券交易所﹑大博物館﹑大公司本部等等的所在地﹐不包括商業區和住宅區。華盛頓市亦稱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D.C.)是首都﹐是全美政治文化中心﹐白宮﹑國會﹑國務院﹑五角大樓﹑紀念塔紀念堂﹑龐大的博物館群﹑陣亡烈士墓……都集中在那塊地方﹐商業幾乎被擠得沒有位置﹐在那裡當然買不到什麼好東西。其他大城市的市中心也只有很少的商店﹐那都是經營單一的豪華的高檔商品的﹐或珠寶﹑或時裝﹑或皮裘﹑或藝術品之類。城市居民的住處則是以downtown為中心放射形地建成的一圈一圈居民點﹐若干個居民點組成一個社區(district﹐相當於我國的一個鎮﹐人口約三至五萬)。社區內有體育場﹑體育館﹑圖書館等公共設施。為了不干擾居民的安靜﹐居民點內不允許設立商場和超市﹐只能有少數的咖啡館和招牌上寫著「藥房」的雜貨舖。社區與社區之間才是大小不等的商業區﹐可能集中開設好多家貨倉式超市﹐也可能有裝修很豪華的百貨公司或商業城。我在芝加哥北郊見到的大型貨倉式超市有五六個足球場那樣大﹐商品堆積如山﹐幾乎一眼望不到邊。大到汽車配件汽車輪胎﹐小到嬰兒用的紙尿褲﹐肉禽蛋奶﹑魚蝦海產﹑麵包糕點﹑服裝鞋帽﹑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家用電器﹑玩具文具﹑塑料油漆﹑玻璃製品﹑鐘錶相機﹑五金雜件﹑日用瓷器……應有盡有。上百台方角平面大屏幕電視機在同時播映﹐都是外國進口的(美國好像對生產電視機仍不感興趣﹐目前正致力於奪回日本汽車過多地佔有的市場)。「屏幕鼓得像大籃球」的電視機我絕對沒見過﹐也許只有華盛頓的某家商店才有﹐但即使有也一定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進入古董店。這些大型超市出售的大都是中高檔商品﹐而且大部分都是從外國進口的。譬如服裝就是中國產品獨佔鰲頭﹐如果說它們「在北京只配擺在地攤上吆喝著賣」﹐那豈不等於說我國對美出口的服裝都是劣質品﹖幸好事實並不如此。由於適應了多數人的需要﹐大型超市的生意的確非常火爆﹐特別是節假日﹐白人和黑人﹑藍領和白領都全家出動開著汽車來購物﹐把車尾箱塞得滿滿地﹐這就夠一個家庭吃用一個星期而且有餘了。如若你去光顧那些豪華的百貨公司或商業城﹐那就無論什麼高檔名牌的商品都可以買到﹐需要考慮的只是你的銀包。

說美國「土」的根據之三是﹕「一位同事曾托我在美國買一個『好點的』短波收音機﹐我找遍了華盛頓﹐只找到一種牌子的一種產品。我從美國帶回的隨身聽﹐竟然也沒法跟國內的比。以前﹐大家總以為出國應帶些電器回來﹐但現在我要說﹐電器就該在中國買。因為美國有的﹐中國基本上有﹐而中國有的﹐美國不一定有。」這些話說得大體上都對。如前所述﹐美國為了賺大錢﹐不願意生產小商品﹐收音機﹑隨身聽之類都是從日本﹑荷蘭和我國進口的。張先生買到的也許是日本出產的次品。譬如我在前幾年買的一台原裝的日立牌電視機﹐不到兩年就毛病百出﹐比國產貨差遠了。買電器確實要買國產的﹐但這也不能證明美國「土」。

其實﹐要說美國「土」還可以找到許多更紮實的「根據」。美國人不太講究吃穿﹐麥當勞快餐店隨處可見﹐顧客盈門。光脊梁穿一件襯衫一條牛仔褲就可以上街﹐也可以上班﹐沒人管你打沒打領帶。卡特總統在白宮也穿牛仔服。這些當然都比中國的大款和官員「土」﹐但並不表明美國人吃不起穿不起。張先生的文章提到﹐「美國固然是世界頭號富國」﹐它為什麼能成為頭號富國﹖毛澤東曾經說過﹕我們不贊成美國的政治制度﹐但他們把經濟搞成現在這個樣子﹐總是有一定道理的。這道理何在﹖在下自掏腰包﹐萬里迢迢﹐越洋過海去到美國﹐除了探親﹐就是為了想研究和探索一下這個道理。「時時處處拿放大鏡看待別人」﹐盲目崇拜美國固然是錯誤的﹔看到一點現象﹐不作深入思考﹐就認為「美國好些地方比中國土」﹐恐怕也不是正確的態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大好事。但這只能是乘勝前進的新起點﹐道路還很長很長。想一想我們有許多地方還在用牛耕田﹐這還不夠「土」嗎﹖如果因為有了若干成績就滋長了驕侈之心﹐接著來的就是故步自封﹐那麼恐怕中國的「土」還得「土」下去的。

摘自4月1日大公報


    相關文章
    

  • 美國的月亮 (2/3/2001)
  • 相關新聞
    美國的月亮
    美國的月亮 人氣 1
    【特稿】前學生起訴神韻和飛天的幕後真相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