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9日訊】目前中國北方共有四大沙塵源區,甘肅河西走廊和內蒙古阿拉善盟地區;陝、蒙、宁、晉西北長城沿線的沙地、沙荒土旱作農業區;位于北京北部、東部的渾善達克、呼倫貝爾、科爾沁沙地及新疆塔里木盆地邊緣。 其中前兩個源區是最強的沙塵暴策源區。
這是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楊根生經過長期考察研究后提出的。楊根生是長期從事沙漠化研究的專家。
楊根生介紹說,判斷一個地區是不是沙塵源區,主要以該地區每年發生沙塵暴的日數、強度及地表物質含塵量的多少、源區生態惡化的情況為依据。北方這四大沙塵源區近五十年來,年平均發生沙塵暴次數在十五次以上,其中至少有一次是強沙塵暴天气;地表沙塵物質十分丰富。
甘肅河西走廊和內蒙古阿拉善盟是強度最大的沙塵暴策源地,除對周邊地區造成危害外,還有能力對東北、華北甚至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天气產生影響。這一沙塵源區的主要特點是:沙漠面積大、沙漠与綠洲之間的過度帶破坏嚴重;水位下降造成干涸湖盆增多,梭梭林、胡楊、紅柳大面積死亡,新沙化地不斷增加。楊根生舉例說,地處額濟納綠洲的天鵝湖1982年還是碧波蕩漾,如今不但干涸無水、湖盆還積滿1米以下的沙丘。還有的干涸湖盆如居延海地表物質有70%是小于0.063毫米的粉塵,遇到五級風就可能產生沙塵暴;民勤的梭梭林1982年還很茂密,現在死亡面積已達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最新的考察結果表明,除气候條件之外,新的沙塵區不斷增多,造成原沙塵暴策源區面積不斷擴張也是今年沙塵暴頻率快、間隔短、強度大的重要原因。楊根生結合我國气候和地理環境客觀分析認為,短期內根治沙塵暴是不可能的,阻止新塵源區的擴展是減緩沙塵暴發生強度和頻率的有效措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