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8日訊】人們一直在“期待”的“藥价大戰”,首先在成都打響,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中國經濟時報報道,“禍”起在一個叫徐穎的人,很簡單,徐穎開了個名叫“福利藥房”的小藥店,把藥品降了价,同行吃不住了,也只好跟著降价,并終于爆發了一場降价的戰爭。
福利藥房的降价,如同捅了馬蜂窩,惱怒的不單是同行,在整個西南藥業圈子里都引起了連鎖反應。
最先作出反應的是華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不僅因為福利藥房就在他的旁邊,更重要的是,在藥品招標時,以福利藥房的价格為依据,這樣就“排斥”了四川省的一大批供貨商,有的甚至是多年向醫院供貨的老客戶。
醫藥公司斷了財路,生產企業自然成了難兄難弟,因為兩者向來是唇亡齒寒的關系,壓力之下,眾多的藥店也被逼到了不得不降价的地步,而藥店与醫藥公司和生產企業更是藕斷絲連。
在醫藥圈子里,藥价一直是個非常敏感的話題,談什么都行,就是不能談藥价。諱莫如深的藥价問題一旦透明起來,成都醫藥圈子仿佛被揭下遮羞布一樣,立即赤裸裸地站在了社會公眾面前。
終于出現了醫藥業從未出現過的一幕:3月22日,四川省醫藥公司、成都市醫藥公司等40多個醫藥單位与100多家零售藥店聯合發出了“摒棄惡性价格競爭”的宣言,其主要內容是維護正常藥品价格,反對以降价促銷為名搞惡性价格競爭,那意思很明确:為了大家的利益,反對惡性競爭!
藥价難降,人所共知。人們一直就在痛恨居高不下的藥价,政府部門也在絞盡腦汁地降低藥价。那么,藥价果真降了,怎么就變成惡性競爭了呢?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根源就在“大家”的利益上,這個“大家”,指的不是老百姓,而是一部分社會集團。發生在成都的這場藥价戰至少說明了兩點,一是藥品有降价的余地,且不說降价空間有多大;二是藥品降价損害了一部分社會集團的利益,就是這部分社會集團,形成了某种壟斷性的力量,連政府也拿他沒辦法!
据了解,我國藥品流通企業已經達到了17000多家,從來自政府部門的權威資料看,藥品流通業一直是處于“雪上加霜”的局面:微利或者是處于虧損的邊緣,這很是讓人同情的。
但是,一位在藥業摸爬滾打了多年的老醫生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藥品流通企業從來都是明虧暗賺。据這位老醫生講,醫藥公司和厂家之間是狼狽為奸的關系。醫藥公司從來都有兩本賬,一本是明賬,一本是暗賬。明賬標明厂家的出厂价格,醫藥公司就按這個价格以百分之十几的規定加成利潤給下一個環節。而暗賬則是回扣的价格,這個价格是屬于絕對秘密,比如,一种藥的出厂价格是十元,這個价格正是人們所說的虛高的那個价格,但厂家可能5元就給醫藥公司了,醫藥公司再逐級的分配回扣,這在政府部門統計上來的數据中是体現不出來的,因此,喊冤的是醫藥公司,但賊喊捉賊的還是醫藥公司,大部分藥店都是醫藥公司開的,藥店降价不過就是讓醫藥公司破了點財罷了。
某醫藥公司的醫藥代表侯春國先生認為,成都的藥价戰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第一,揭示了藥品流通業的秘密,即賣藥有錢可賺,沒有虧損之說,否則醫藥公司的數量為何只增不減?第二,藥价戰如果能在全國打起來,价值可就大了,不僅僅能讓老百姓得到一點實惠,更重要的是引發一場藥品流通業本身的變革,從而打破多年形成的“极惡”的行規。
但是,藥价戰能在全國打起來嗎?北京安定門大藥房鄭經理非常肯定地說,簡直不太可能!至少北京就不可能!他的說法是,醫藥公司是正規經營和管理的公司,大多數藥店實現了非常規范的配送經營,是不會有惡性競爭的,打游擊的小藥店成不了什么气候,他們不具備實力。
吉林大學常文志教授分析指出,成都藥店發表宣言,表面上看有一种聯盟和自律的性質,但是從某种程度上講,這更容易助長藥品流通業形成壟斷勢力,藥价降不下來,正是這种壟斷勢力在制造著障礙,政府面對的決不是藥品這种商品,而恰恰是面對的是這种壟斷勢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