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5日訊】你問我何時歸故里 我也輕聲地問自己 不是在此時 不知在何時……
我在羅馬撥通了小城摩德納郎平家里的電話,很快就听到了對方“Pronto!”(意大利文,相當于漢語的“喂!”)的聲音。我表明了采訪意向,她用中文爽朗地回答說:“我就是郎平,采訪我,沒問題。”“鐵榔頭”依然像當年打球時那樣干脆利落。郎平來意大利執教已有兩年,一周前她率領意大利摩德納女排取得今年的歐洲杯冠軍。
她深有感触地說:“到國外來工作,首先要解決語言問題。我帶領的意大利球隊還有個特殊情況,即隊員來自不同國家,所以第一語言就是英語,這對我來說不存在困難。但是如果要与俱樂部管理人員溝通,就只能講意大利文。所以從到意大利開始直至現在,我除了工作外,必須抓緊時間學習意大利語。然而,由于訓練忙,又不可能去專門的語言學校學習,所以只能自學。教科書和語法書都是從美國帶來的,主要是以英文為基礎來學意大利文。另外,實踐証明光解決語言問題還不夠,還必須學會做人的工作。我帶領的球隊隊員來自8個國家,她們不僅存在語言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還有各异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甚至生活習慣也迥然不同,在這种情況下,要讓不同民族的球員作到相互了解、理解,把她們凝聚在一起,确實挺不容易。把她們的思維方式和對技戰術的理解統一起來,這就需要我做大量的工作,需要時間。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必須首先了解她們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和每個人自身的技能情況,在掌握了這一切的基礎上,再把她們撮合在一起,解決共同的技戰術問題。所以從這方面看,帶這樣的隊伍要比我在國內帶國家隊的難度多得多,因為中國國家隊畢竟只有一种文化背景,咱們中國人又有吃苦耐勞和能忍的特點,訓練起來問題就少多了。而我在意大利帶領的這支排球隊,隊員都不是一個國家的,性格特點也都不一樣,有的是一根筋型,有的是開放型,調教起來很費勁儿。更為困難的是,這些隊員都分別是各自國家最优秀的隊員,都是經過挑選的,所以她們都想以自己為中心,作為一個整体來說,遇到這种情況,球就很難打。有的人可以因為沒被派上第一陣容而跟你鬧情緒,因為她想証明自己的自身价值,所以說調解這些問題往往比解決技術問題還要難上加難。再加上語言障礙,因為有的運動員既不會說英文,又不會講意大利文,譬如只講俄語的烏克蘭運動員,你說得再多也起不了作用,那工作起來的困難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這一切困難都被郎平“鐵榔頭”的堅強加上女性的溫柔与細膩給擊潰了。她帶領意大利女排取得了胜利。談到她們奪歐洲杯冠軍時,郎平仍然很激動,她說這個胜利來之不易:“我們在歐洲杯冠軍賽半決賽中遇到了最強的一支隊伍——俄羅斯隊,又是在她們家門口打,全場7000多名觀眾都為她們加油,在身材上她們又占优勢,個個人高馬大,1.9米以上的隊員有4名,主攻隊員身高達2.05米,我們打得非常艱苦,打了兩個小時,最終以3比2取得胜利。在雙方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就要看運气和臨場發揮了,她們人高馬大,天時地利占优勢,但是我們的變化多。”
“我當時也非常激動,覺得和十几年前自己拿世界冠軍時一樣,就像又回到了花季,我感謝隊員們,我幸運還要和她們有机會再次奮斗——什么時候回國?還不知道呢,再幸福几天再說吧。”顯然她對那個輝煌之夜難以忘怀。
郎平和她帶領的意大利女排以优异的成績獲得了意大利人民的認可,每當她和她的隊伍在她工作和居住的摩德納小城進行比賽時,体育場里都會有三四千人來觀看,比賽結束后,摩德納市長都會親自為她們送上一只鮮花盛開的大花籃。當郎平走在街上時,球迷們就會熱情地稱呼她的英文名字“杰尼”,同她打招呼:“祝賀你們取得胜利!你們下場比賽在什么地方啊?”
郎平工作生活在熱情与友誼中。為了不辜負這深厚的情誼,她在努力工作,她居然沒有時間為自己開伙。每天訓練工作結束后,除了簡單的購物和打掃衛生外,第一,她要把自己關在屋里仔細觀看那一盤盤的比賽錄像,精心研究技戰術。第二,工作了一天,比較累,需要調整和休息,以利再戰。為此,她几乎每天都是在餐館就餐。她說她很習慣意大利的飲食,除了奶酪外(因為郎平對奶酪過敏)。她說這里的比薩餅比美國的必胜客好吃多了,意大利面條也很得她的寵愛。她最喜歡的是意大利的水果和蔬菜,照她的說法:“這里的水果和蔬菜味道非常純,沒有污染。”
在意大利已經兩年了,意大利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藝術深深地吸引了她,她說她也經常抽空出去走一走,了解些异國風情。她說她最喜歡水城威尼斯和文藝复興之城佛羅倫薩,她說她很欣賞意大利的教堂文化藝術。曾經在美國呆過的她還說:“意大利人熱情奔放,待人比美國人熱情。”
郎平雖然身在海外,但是無時不刻不在關心著她的祖國,對新一屆國家女排的情況,郎平說:“女排發生變化是正常的,因為奧運會每四年舉辦一次,這支新的女排隊伍就是為下一屆奧運會做准備的,她們都很年輕,身材体質條件都很不錯,咱們球迷和國人不要急于求成,不要給她們施加過多的壓力,要給她們時間,另外我們國家的排球訓練技術還是比較先進的,相信她們經過刻苦的訓練,一定會取得好成績。”
摘自北京青年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