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5日訊】在《臥虎藏龍》正紅火的時候,我沒怎么留意,雖然看過李安与Charlie Rose的對話節 目,其中包含一些片段,總覺得這不過是一部武打篇,沒有太大興趣。后來由于偶然机會看 了大半截,才發覺這部電影很有些意思。于是就去電影院看了兩遍,其時熱潮已過,大廳里 只有二十來個觀眾,又將錄像帶分析了几遍。
李安的這部電影,總算給美國電影界帶來了新的東西,所以有《時代周刊》評論說,這 是二十年來好萊圬制作的最好的電影。好萊圬的電影已經讓人煩透了,一年也見不到一部好 電影,來美國這些年,我也沒看什么電影,多半借錄像片,可以自己控制節奏。大部分電影 不外几招:人質,追車,爆炸,定時炸彈,失足懸在高處等招術,變換花樣將這些套路混在 一切,就成了一部新電影,不過是計算机特技越來越逼真,效果越來越強烈而已。看完了就 完了,沒有值得回味的東西。唯一有深刻印象的是《勇敢的心》,表現蘇格蘭人為自由而戰 斗的英雄。《愛國者》也很不錯。近年出名的片子多半是技術方面的成就讓人惊嘆。
《臥虎藏龍》并非是武打片,所以在香港和大陸票房收入不好。兩地的主流觀眾早就嗜 血成癖,槍戰篇武打片都是一片血腥,從美國進口的大片也多半是這种貨色。難怪黑社會的 或者搶劫殺人的罪犯都要從香港的電影中學招。《臥虎藏龍》通篇只有三個主要的死亡加上 最后一幕,打斗也不夠多,缺乏刺激,真是讓觀眾失望。而且李安是按藝術片的要求拍攝的, 武打更多地像舞蹈,讓看過太多武打片的中國觀眾提不起精神。實際上,在《少林寺》之后, 雖然拍了大量的武打片,大部分電影都是一般演員表演,絕少真功夫,在武術水平方面沒有 可以超過《少林寺》的,多半要靠花里胡哨的武打和大量的血液來招徠觀眾。《臥虎藏龍》 太過藝術化,實在是不合時宜。
《臥虎藏龍》是一部以愛情為主線的電影,一條主線是李慕白与俞秀蓮的愛情,一條主 線是玉嬌龍与羅小虎的愛情。自從玉嬌龍遇上李慕白之后,大俠的吸引力使小土匪的体貼變 得乏味,于是与之決絕,并采取行動吸引大俠的注意,由于自己的過失最后讓大俠死掉了, 心碎之余舍身一跳。故事很簡單,場景并不多。但是很有意思。
李安將這個電影拍成悲劇,是很有些見識的。世界上最感動人的莫過于悲劇,喜劇只能 讓人歡樂一時,悲劇卻能讓人咀嚼一生。李安自己也說印象最深的電影是台灣產的《梁山伯 与祝英台》,雖還只是孩子,他卻在電影院看得嚎啕大哭,讓旁邊已經很傷心的觀眾大為惊 异,即使是現在看,他仍然忍不住自己的淚水。悲劇讓人們珍視的東西毀滅,所以才會在人 們心中引起震憾,使得善良的人們更加珍惜生活。也許,善良就在悲劇中成長,人性需要悲 劇的澆灌。不朽的作品絕不會是喜劇,悲劇卻歷久不衰。生活里的悲劇也在發生,當人們麻 木到不能被悲劇感動時,這個社會就已經病入膏肓。只有滑稽劇的社會,不免流于淺薄。對美國人來說,滑稽劇鬧劇看得太多,悲劇看得太少,換個口味就很有印象。比如《泰坦尼克 號》是個很爛的故事,由于精細的制造里面還有悲劇在里面,所以很賺了不少人的眼淚,不 然就只是一部效果片。最近几年的最佳電影《英國傷員》《泰坦尼克號》《美麗人生》都有 悲劇色彩。這么多年來,電影看過不少,記憶最深刻的也是儿時看過的《一江東水向東流》 《万家燈火》這兩部,當時看得淚流不止,革命的電影都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儿時看的小說 印象最深刻的是雜志上的一篇小孩和貓、狗的悲劇,印象中以后再沒有任何一篇小說讓我那 樣傷心流淚。儿童需要的是誠實、善良和美的教育,悲劇的作用是最強烈的。想想現在國內 的城鄉儿童,完全被泛濫成災的日本動畫淹沒,其中充滿暴力、血腥甚至色情,實在讓人嘆 息。這种環境中成長出冷血動物,絲毫不會讓人吃惊。
回到電影上來,《臥虎藏龍》的攝影很有特色,灰色的城牆房屋、金黃的大漠、紅色的 峽谷、翠綠的竹林、黛青的山峰讓人目不暇接。那個黃土崗打斗時宿鴉惊飛的場景,由于燈 光攝影造成一幅油畫的效果,山區雷雨場面也有這种效果,最后的黃山云海則是典型的國畫 風格。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場面還是竹林,雖然我也沒少見過竹林,但在電影里,那滿幅的綠 色似乎就要隨著婆娑的竹梢隨風溢出,實在讓人渾然忘卻塵囂。真希望坐在翠竹滿窗的敞軒 中飲茶的就是自己,”就像這樣坐著”,靜听窗外竹林的輕風。最后故事結束,只有云海中 蒼山未改,不由感嘆人生如若浮云,惟有情感堅如山岳。
打斗設計,我喜歡第一場,鼓點聲催,兩人忽高忽低,飛檐走壁,拳來腳往,到最后飛 賊逃走,鼓聲突止,遠景中一人孤立空曠的瓮城中,夜色深沉,這一靜一動,一噪一寂,一 近一遠,一狹一曠,一張一弛的劇烈反差給人強烈印象,應該是經典之作,后來的武打只有 竹林一場靠風景造成特別效果,加上人物如蝴蝶一樣翩翩飛舞,以其舒緩优美与第一場的緊 張對比鮮明。動作設計上,用樹枝代劍一段最像回事。其它場景則是湊熱鬧。
表演上楊紫瓊最好的是目送玉嬌龍离去和死別兩場。前一場俞秀蓮滿是對要出嫁的玉嬌 龍的羡慕和對自己的失落感,這兩种感覺交織在一起卻無處述說的复雜心情被表現得很充分; 后一場的悲戚非常情真意切。還有對李慕白欲言又止的神情也不錯。只是兩次听到”李慕白 來了”時的神情表現不充分。周潤發表現還好,最好的是中毒針的一段。章子怡表現也不錯, 最好的一段是最后的纏綿,淚光瀅然,明知大俠已死,或許將羅小虎當作大俠?啃雞一場也 很好。羅小虎最后悲痛的一場表現不充分。玉面狐狸的變化最多,表現得都像回事。劉泰保 倒退著進入小梅房間時,嘴邊閃過的一絲細微笑意頗有意味。配角中吳媽最出色。
電影中的音樂很不錯,旋律优美。除了馬友友的大提琴,中國樂器笛子、二胡、巴烏、 木魚、蕭、琵琶等等都表現了一番,讓中國樂器的效果也轟擊一下世界人民的耳朵。片尾歌 曲英文版唱得比中文版好。英文版是以古詩《上邪》改編的,歌詞頗能感動人。主旋律那憂 傷的調子即使在最美的畫面出現時,也悄悄地滲入觀眾心里,為結局作鋪墊。
李安在把握人物方面很好,在大場面方面就不足了。片中的三處場景:天橋、出嫁和打 劫都很一般,真實感不足。提督府太小,總共只有兩三個丫環。劉泰保与小梅這一線索交代 不足,結果很突然兩人就是老相識了。故事中,劉泰保被按照好萊圬的模式刻畫成為小丑, 兩場武打都是為了作笑料。台詞有前后對不上的,前面說”十歲”練武,后面說”八歲”。 如果注意,會發現林中茶舍一場,明明端上來的茶碗里有茶,還要作倒茶狀。片中的道白有 時發音不清,重音位置不對,也有玄”匕”劍法這樣的錯誤,陝甘捕頭一口京腔,新疆馬匪 卻是南方口音。不過,南腔北調總比滿場的京腔好,似乎中國只是北京的那种電影實在讓人 反感。有的道白有點文縐縐的,也許讓新生代理解困難,但比大臣叫”母后”的笑話強百倍。
全部故事由玉嬌龍和青冥劍為明線,所有故事都圍繞這一線索發展,而李安要表現的卻 是俞秀蓮和李慕白的愛情這一暗線,悲劇也主要圍繞著此線展開。雖然打斗熱烈,都不過是 促銷的精美包裝,”我愿圍繞在你身邊,做七天的野鬼,即使墜入最黑暗的地方,我的愛, 也不會讓我成為永遠的孤魂”才是全劇的核心,這一永恒的幽幽愛意与玉嬌龍跟羅小虎的狂 熱卻易變的愛情形成強烈對比。這一暗線,在看慣《還珠格格》之類鬧劇的觀眾眼里實在太 暗淡、乏味,玉嬌龍也就成了中心。李安巧妙地將自己要表現的內容包裝在各种觀眾都能接 受的外殼里,即使大部分觀眾買櫝還珠也沒關系,至少商業上已經成功。李安的心思美國評 論界都領會到了。
看完電影,心中恍然,若有所失,那些打斗、風光都已忘卻,只留下對故事中讓人悲切 的愛戀的感傷。盡管由于是商業需要進行了包裝,不能像文學作品那樣自由地發揮,成為真 正的悲劇,《臥虎藏龍》确實是部”接近完美”的電影,在高產的好萊圬大有鶴立雞群的感 覺,對今后的美國電影會有些啟發。 2001.3.25
--轉自《聯合論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