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4日訊】23日和平號穿過大气層,化為1500塊碎片落入太平洋。与此同時,中國科學家啟動了一項空間碎片研究行動計划,目的是提高中國觀測、規避空間碎片的能力,控制空間碎片的增加。它是首次由政府組織的、有計划的、全面研究空間碎片并在控制空間碎片的增加上盡到國際責任的國家計划。
北京晚報報道,空間碎片是天然隕星体和人類航天活動如火箭、衛星殘骸等在空間形成的垃圾的統稱。据有關專家介紹,40多年來,人類遺留在太空軌道上的空間碎片日益增多,目前,環繞在地球軌道上的大小空間碎片已超過3500万個。而現在工作在太空中的航天器都是“不設防”的,中國也不例外。在如此龐大的“垃圾場”中飛行,航天器難免不遭襲擊和傷害。一旦碎片隕落,特別是大型航天器的隕落,對于地面上的人可能是飛來橫禍。那些采用核動力作為能源的衛星,隕落時還將造成大面積的核污染。世界各國早已經開展了觀測空間目標、提高航天器抗御空間碎片撞擊能力和准确預報危險目標隕落期和隕落地的研究。而在大陸中國,這方面的研究還是零星的。當前,載人航天研究已成為中國航天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避免載人飛船和其他昂貴的大型衛星被撞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
在近日召開的“行動計划”專家評審會上,來自國防科工委咨詢委員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的空間碎片研究專家确立了空間碎片研究各領域的具体目標。力爭在“十五”計划中期徹底解決運載火箭末級剩余推進劑排放和衛星的鈍化問題,提出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低地球軌道衛星工作終結后的离軌要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