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23日訊】
中國大陸糧食產量在去年首度大幅減產,其中一個原因,是農民种植糧食的面積減少。今年最新的調查又發現,糧食的种植面積,再度出現滑落,已經再度低于十六點五億畝糧食种植面積的警戒線。
當局已重視到農業出現了問題,今年的下發的中央文件中,「二號文件」就是談農業問題。朱熔基在向人大作報告時,提出在未來五年中,要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和增加農民收入,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他在報告中還詳細提出穩定糧食生產能力的一系列辦法。
但按統計局的農戶調查,今年全大陸農作物种植面積為二十三點四億畝,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糧食作物种植面積為十六億畝,比去年減少百分之一點七。
總的農作物种植面積持平,唯有糧食种植面積減少,說明農戶种植經濟作物如棉花、油料、煙葉、蔬菜等熱情,要高于种糧的熱情。
种糧積极性不高,則与糧食市場的供求關系的變化和糧食价格的起落有關。比如說今年的棉花种植面積,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十四點九,有如此大的增幅,是与去年紡織業回暖有關,對棉花需求增加,棉花的价格,上升了百分之三十,農民們大幅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積。其他如蔬菜、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的种植面積有一定的增幅,也都与其市場需求在去年的增加、市場价格在去年的上升相關。
對种糧面積的減少,當局還是緊張的,所謂「無糧不穩」。但看今天的農業和農民,都應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對糧食面積的減少,也要從二個方面去看,一种情況是如總的种植面積大幅下滑,其中糧食种植面積滑落得最多,則應警惕,因為一旦出現總的种植面積下滑,除了亂占耕地又嚴重起來外,就是反映農民不种地的情形出現了,這就有麻煩了。
第二种情況是當外面的農產品市場基本形成,農民們根据市場的需求,來調整農作物的种植,滿足自己提高收入的要求,這是無可指責,也不用太緊張的。就算官方算帳糧食不太夠,同時農民不愿种糧,也不怨農民,而應去檢討自己的糧食統購統銷政策是否合理、糧食流通体制是否有病。
(轉自<<世界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