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9日訊】 台灣今年“國庫”調度的吃緊程度,令人膽顫心惊。第一季還未結束,全年的舉債額度只剩下350億元。然而,台灣當局編列的上千億“中華電信”釋股收入進帳遙遙無期,景气低迷,証交稅、營業稅都難以交出好成績。“財政部”次長王得山也承認,預算編列的稅收恐怕高估了。“921”震災重建、提振景气擴大內需,都需要錢,政府正為籌錢傷透腦筋。
据新浪財經縱橫報道, 上世紀最后10年,台灣經濟創造出另類奇跡——負債。邁入21世紀,台灣背負著天文數字般的包袱——3万億元的負債(各級政府累計債務余額),平均每個台灣人負債13万余元。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曾巨威指出,可怕的是,這是短短10年累積的“成果”。
主計處說,1989年是台灣財政收支的重要分水岭,從1950年到1989年的40年間,台灣當局累積的債務余額僅1910億元,財政狀況穩健,同期間台灣的經濟增長率獨步全球,平均高達8.9%。到了90年代,台灣當局累積債務余額躍至2.7万億,短短12年間當局負債超過前40年累計數的13倍,同時期的經濟增長卻江河日下。
沉重的財政壓力,已使景气逆轉的台灣經濟雪上加霜。國際信用評等公司S&P去年底調降台灣信用評等,主計處預測今年經濟增長將降至5.25%;雷曼兄弟、寶源投顧等外資分別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只有3.7%、3.5%到4.5%之間,一大原因都指向財政負債問題。外資指出,政府債務激增,使台灣運用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的空間備受限制。
“經建會”副主委李高朝憂心忡忡地說,財政健全,經濟才會有活力。政府該做的改革不做,早晚會拖垮經濟,日本就是台灣的前車之鑒。
有關人士指出,政府收支、舉債額度与調度能力等指標,都顯示台灣財政危机重重。政府“經常性的收入”是不是穩定且持續,是觀察政府財政穩健与否的首要指標。通常租稅收入應是政府經常性收入最主要的來源,但台灣租稅結构不但先天不良,稅基被嚴重侵蝕,加上過去几年政客不斷推出討好的減稅政策,稅收日益萎縮。
据“經建會”統計,台灣80年代稅收平均年增長13.2%,到90年代卻大幅降至5.2%。近年來因為推動兩稅合一、調降金融業營業稅等減稅措施,1999年度以來稅收已連續几年負增長。政府現在得靠賣祖產度日,收入愈來愈不穩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