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特稿】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有這樣的論斷“科學是第一生產力”。今天,科學的力量已日益物化到生產力的每一個要素中,它更多表現為人類不斷地拓展著取得信息的廣度和深度以及信息應用能力的日益強大。如果說蒸汽机的力量徹底地摧毀了封閉自守的小農經濟,資本經濟被蒸汽机發動的火車頭帶到全球,那么今天互聯网絡在世界各地的方興未艾則意味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
信息產業革命帶來的破坏力已經開始無情地侵蝕著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電話,電視,電腦,网絡……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网絡的触角已遍布全球,网絡作為人類精神食糧的巨大糧倉到處充實著消息,信息和知識,它無情地剝奪了統治者封鎖和愚昧臣民的一切權力,把世界的丰富多彩一覽無余地呈現在人們面前,CLICK DISTANCE成為人們之間的現實距离,它打破人与人之間物理疆域的限制,它比任何交通工具都更快地把親朋送到自己的電腦屏幕前,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网絡地球。人与人之間的關系不再是“隔著柜台的現金交易”那樣的充滿血和淚的暴力掠奪,而更多的是智力的競爭和知識的比拼。可見,信息產業革命比市場經濟更可怕地把地球加速地融為一体,推動全球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信息已勿庸置疑成為能比資本帶來更多剩余价值的价值載体。
如果說當年美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得益于高速公路,那么今天作為信息載体的网絡,則是這個時代推動經濟發展又一個必不可少的高速公路。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雖已被中共列入十五計划中,并且中國信息產業部長吳基傳在今年的信息產業工作會議上又宣稱,未來五年,中國信息產業增速將超過百分之二十,產業規模將比去年翻一番,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百分之七。 ……在今后五年到十年的時間里,信息產業的發展重點任務包括:在网絡建設方面,著力解決帶寬“瓶頸”問題,加快建設超大容量、技術先進、靈活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礎設施;在信息產品制造業方面,力爭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基本建立自主創新、結构合理、規模效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科研生產体系;到二00五年,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銷售收入達到一點五万億元,經濟規模位居世界前列。軟件業銷售額達到二千五百億元,出口額達到一千億美元,比去年翻一番……。目標可謂宏大,決心可謂堅定,但“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又決不是僅僅靠將其列入十五計划或紙上談兵甚至吹牛浮夸就能實現的,在中國沒有生產關系的調整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是決不可能做到的。
雖說高速寬帶网絡建設是發展信息產業的物理基礎和前提,卻讓中國政府又愛又恨。一方面若不進行网絡建設,就不能推動經濟的發展,又將中國陷入另一种閉關自守,變成第四世界的國家;另一方面,若建設高速寬帶网絡,又面臨著“負面影響”的威脅,臣民就能隨時地了解國內外新聞、事件,了解對某個事件不同角度的報道,流暢地收看諸如VOA,CNN等网絡電視……。這种矛盾心理無不被今天政府的所作所為充分表現。一方面要對外大力宣傳中國是如何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另一方面對內則加緊控制。据官方統計,從中國開放互聯网以來,上网人數越來越多,目前已超過2000万,依這种發展趨勢,很快就會超過西方發達國家,网絡資費也一降再降……,尤其是主席凡能出風頭的國際會議、論壇必提信息產業,也必表白他對信息產業的態度和濃厚興趣,就象政治体制改革一樣,發展信息產業也總是出現在什么白皮書、綱要、計划中。所有這些似乎都在對外顯示第三代領導核心是多么開明,政府對待互聯网絡和發展信息產業的有著多大的熱情。
但反觀國內,卻又是另外一种情況,中國電信繼續壟斷互聯网接入業務,增加互聯网國際出口帶寬的承諾遲遲不能兌現,許多地區网絡資費明降暗升,由于有線電視网絡能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比普通電話更快的上网速度,政府已明确規定有線電台不得從事互聯网接入業務,并清理外資,听了多年的“三网合一”和中國新成立的网通公司及其高速寬帶网絡也只是作為一种政治宣傳的需要為人所知。政府繼續打擊私人衛星電視接收,使一种稱為Direct PC的互聯网接入服務沒有市場,此外,對互聯网新聞進行立法管理,所有新聞都必須引用官方网站准許發表的新聞,加強對國內所有网站進行監管,關閉稍有涉及敏感話題的网站,使國內网站网管們都提心吊膽,不得有絲毫松懈,各地還成立网絡警察專門監視當地网絡……。
所有這些舉措雖然從表面上維持了所謂“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卻极大地遲滯了中國信息產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假如政府允許有線電視台可以從事互聯网接入服務,就會帶動机頂盒市場,推動電視節目數字化,高清晰電視的發展,視頻點播等服務業務的開展;假如政府允許私人接收衛星電視,就會推動中國“村村通”事業的發展,不僅可以丰富人們原本單調枯燥的業余生活,更能救活多少面臨倒閉的國有企業,解決日益嚴重的職工下崗危机;假如政府真心地去推動高速寬帶网絡建設并普及它的應用,就會在這种實踐需要的推動下,培養出多少人才,推動中國電腦軟硬件產業的發展;假如政府真心地去推動高速寬帶网絡建設并普及它的應用,開放文化市場,新聞自由,就能更快地把中國融入世界這個大家庭中,促進文化交流,通過新聞監督對日益嚴重的現象加以遏制,再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假如……。假如沒有這种政治体制對信息產業發展的遏制,沒有這种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束縛,中國信息產業就能真正地發展。
在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証關系原理”中,有這樣的表述,當生產關系适應生產力的發展時,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否則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將要列入中共党章,由中共書記江澤民新近提出的“三個代表”中也有關于共產党人的事業要代表生產力的發展方向的表述。然而作為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党人一方面在口頭上喊著“共產党人的事業要代表生產力的發展方向”的口號,另一方面在行為上卻又与生產力發展方向要求背道而馳。其實原因很簡單,互聯网已不再象廣播、衛星電視那樣好控制了,在開放互聯网的同時,就必須抵御其“負面影響”的威脅,而這种威脅卻正是任何一個民主、法制國家所必須具備的文化開放和新聞自由。美國總統杰斐遜曾說過這樣的話,People may safely be trusted to hear everything true and false, … Were it left me to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 I should not hesitated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
可見,對中國政府來說,從小就接受系統馬克思主義教育的中國人民遠不如美國人民值得政府信任,中國人民還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華人与X還不能收看衛星電視,暫時不能享受高速寬帶网絡”。
尷尬中國信息產業,將象可怜的中國科學自由民主一樣,只有在反對時,才被政府拿來作為口號。看來只有到中國科學自由民主不再是口號的那一天才是中國信息產業真正起點。
相關文章
- 中國信息工業高舉紅旗Linux (3/15/2001)
- 兩會:三位政協委員建議手机單向收費 (3/13/2001)
- 中共部長人民大會堂外巧戰群記者 (3/9/2001)
- 信息產業部長吳基傳辟謠:根本沒有辭職的打算 (3/5/2001)
- 【紀元專欄】不平則鳴:中國民族信息產業之殺手 (3/5/2001)
- 信息產業部和廣電部水火不相容 (3/4/2001)
- 中國大陸電話网5年后將躍居世界第一 (2/18/2001)
- 大陸信息產業部將重點扶持高端网絡產品 (2/18/2001)
- 去年中國大陸信息產業總產值突破一万億 (2/18/2001)
- 中國大陸信息產業市場規模未來十年翻兩番 (2/10/2001)
- 中國公民的身份証將逐步被IC卡取代 (2/3/2001)
- 信息產業將成遼宁省支柱產業 (2/1/2001)
- 中共抨擊BBC和路透社“垃圾新聞” (1/18/2001)
- 中國電信与中國移動資費調整執行時間确定 (1/12/2001)
- 美國ADC電訊公司進軍大陸 (1/11/2001)
- 外資企業成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重要組成部分 (1/8/2001)
- 山東推出十大网絡工程 (1/8/2001)
- 中國部長稱兩岸直接通郵、通電不存在技術障礙 (1/6/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