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8日訊】中國質量万里行促進會秘書長李迎丰曾參加過許多次大陸全國性的打假行動。近日,他對大陸媒体的一番話發人深省,令人回味。
据中國青年報報導,李迎丰認為,目前大陸區域性造假現象非常嚴重。造假者都知道造假是違法的,卻還要造假。這就是利益所驅!“有50%的利潤,他就敢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他們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
“這除了与大陸前段時期打假、執法的力度不夠有關外,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一种嚴重的、并且是在某种程度上整体的道德淪喪,而且這种道德淪喪滑坡現象以經濟暴利為載体和驅動力,像病毒一樣在蔓延,在侵蝕著越來越多的人。”李迎丰說。
目前打假行動中,普遍存在著“打不著、打不痛、打不死”的現象。李迎丰認為,其最關鍵的症結所在,就是地方保護主義。“我們組織過許多次全國打假行動,如廣東省揭陽劣質鋼材案、京津冀地區死雞案等,無一例外都有地方保護主義。當地政府或視而不見,或干脆認為是‘區域特色經濟’,應加以保護,并美其名曰‘富民政策’。但是,這种‘保護’是狹隘的、短視的,有礙于經濟發展和生產力進步”。
對于如何根治假冒偽劣,李迎丰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一是加大造假者處罰成本,抓到一個就要罰得他傾家蕩產。二是要加大其直接成本,如防偽商標加大科技含量。造假者要假冒,就不得不花更多的錢、更多的精力。三是加大其机會成本,所謂机會成本,是指以造假所用的同樣勞動時間通過合法途徑所能謀取之利。當地政府可以正确引導這些制假售假人員,開辟一些渠道、一些致富門路,這樣用同樣時間用正當方式也可以致富,他又何必擔惊受怕造假呢?
李迎丰說,假冒偽劣現象在溫州曾經很嚴重。溫州也曾一度成為假冒偽劣的代名詞———溫州皮鞋一穿就爛。9年前,在杭州武宁廣場,几千雙溫州皮鞋被付之一炬。溫州人頗受震動,于是回頭重打質量牌,終于以質量取得了“中國鞋都”的美譽。浙江樂清市電器城的興衰成敗史也有力地論証了這樣一個道理:對于地方經濟,造假只能帶來一時的小利、一時的虛榮,卻會失去真正發展的机遇,而打假則“大打大繁榮,小打小繁榮,不打不繁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