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7日電】郭達的敦厚和老實,在演藝圈里算是難以找出第二個人來了:無論台上台下,他都習慣于被蔡明“擠兌”;生活中他不肯求人辦事,宁愿讓夫人在家“待業”;儿子到英國求學,他也忍心讓他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樣刷盤子;下部隊演出,他經常到哨所里專門給一兩個哨兵表演節目;有人批評他演小品時有“喊”的“毛病”,他馬上進行了“技術處理”;即便吃了記者的“啞巴虧”,他也只是一笑而已——圍繞“老實”這個話題,記者對郭達進行了獨家專訪。
習慣了被蔡明“擠兌”
自從与蔡明開始合作,郭達就開始“享受”蔡明的“擠兌”,這种性格反差似乎還成了他們小品的一個特色,今年在新年晚會上表演《紅娘》,他就被蔡明“擰”了無數回。台上受蔡明的“欺負”,在台下郭達的命運也好不到哪去,蔡明已經習慣于以“擠兌”這种獨特的方式表達她對郭達的關心:比如蔡明過生日,險些遲到的郭達獻上一把鮮花,蔡明會故意把嘴一撇:“從人家花園掐的吧?”郭達居然也不生气,他會笑著從衣兜里取出買花的發票來,郭達事后坦白說:“貴的東西舍不得買,便宜的東西又怕蔡明相不中”,他就是這樣讓人沒脾气。
夫人至今在家“待業”
郭達從西安調到總政話劇團之后,其夫人也隨之來到了北京,但是工作一直沒有安排。問郭達為何不賣個面子給有關人士說一下解決這個問題,郭達說:“我就是不好意思求人,老怕給人家添麻煩,還沒開口呢,先把人家的難處想遍了。要說我認識的人也不少,許多人也這樣跟我說:要辦什么事情盡管說話。但我想,一旦我開這個口,豈不是難為人家?你說人家辦還是不辦?辦吧,違反政策違反原則,不辦吧,你又說出口來了。想來想去,我和我們那口子說,你還是在家里當賢內助吧,別出去(上班)了。”
儿子在英國刷盤子
郭達的儿子小光目前正在英國求學,學習的是最吃香的計算机网絡編程,出乎意料的是,出身于這樣一個富裕家庭的小光,在英國竟然和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樣刷盤子。問及緣由,郭達說:“他在英國讀書,連學費帶生活費每年大約要一万英鎊,大約折合十万左右人民幣,當然,這些錢在英國上學也就是溫飽水平,吃是能吃飽了,住也能住暖了,但條件不會太好。手緊了怎么辦?和別人一樣打工刷盤子,每個星期打工三天,每次刷盤子十個小時,一天下來累得賊死。為什么不多給他錢?我不想讓他太安逸了,應該讓他知道生活的不易,知道外邊是怎么回事,這樣對他的成長有好處——我這孩子也挺懂事,假期回來幫著媽媽干這干那,我們都覺得他長大了。”
給一兩個哨兵專場演出是常事
作為一名部隊文藝工作者,郭達每年下部隊演出都在七十場以上,因為七十場這個數字已經是規定的最底限。除了之外,全國的各個地方他都跑遍了,對郭達來說,到邊防哨所給一兩個哨兵進行專場慰問演出是常事。他說:“這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本來哨所人就不多,比如有十名戰士駐守在那里,你給八個戰士演了節目,另外兩個正在值勤沒有看到,這沒看到的占百之二十呀!為了這百分之二十,這兩名戰士,我們還得再演一場,都習慣了。而且我們一下去,干部戰士那個熱情呀,真讓人感動。”
對“大嗓門”進行“技術處理”
曾有人批評郭達演小品喜歡“喊”,對此郭達也一度非常苦惱:沒辦法,天生這樣的大嗓門,而且這樣演出已經形成習慣了,情緒一上來,聲音也就上去了,而且把聲音調到一個位置之后,感覺也比較舒服。后來郭達有意識地降低了自己的聲調,像在生活中一樣講話,可是導演不干了:“郭達,你今天是不是不高興?有什么問題嗎?”這樣一來,他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后來,郭達在不斷的調整中也摸到了一些竅門:演出時盡量注意“喊”的問題,做到“高聲說話,低聲處理”。他說:“無論觀眾的意見怎樣,作為演員都應該認真听取,不斷調整自己,因為你是演給觀眾看的。有時候我們覺得這里有一個包袱,可是表演時觀眾沒笑,卻在另外一個我們認為不是包袱的地方笑了,這樣我們就得調整——原來觀眾的興趣點在這里呢。”
吃了記者的“啞巴虧”
郭達前不久剛剛吃了老家記者一個“啞巴虧”:新年之后,西安一位記者打電話到他家里來,讓他談對自己今年這個小品的看法,因為是老家的記者,郭達就熱情地回答了提問。誰料文章出來之后,卻成了“郭達該休息兩年了”之類的內容,讓郭達頗感以外,尤其令他哭笑不得的是,在西安的老母親看了報道,還以為郭達犯了什么錯誤人家不讓演戲了,打電話來安慰郭達:“儿啊,不讓演就不演吧,讓休息咱就休息,想開點。”因為在老太太的意識里,報紙上的東西是很神圣的,說什么那是錯不了的。吃了一個“啞巴虧”之后,郭達除了笑笑之外,也沒有更多的表示,他搖搖手說:“唉,記者也不容易。”
相關文章
- (1/17/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