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央日報日前在台北舉行一場座談會,題目是「從大陸民運看兩岸關系与大陸未來發展」,正在台灣訪問的中國大陸流亡美國的民運人士魏京生參加了會議,并作重點發言,以下是魏的發言摘要:
其實國民党雖然丟掉了選舉,但是在理想上是胜利的,因為從孫中山先生開始就是要建立一個理想的民主國家。這個民主制度在過去國民党一党執政的時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我認為國民党雖然選敗了,但理想卻是胜利的。而這個理想無論是國民党、民進党都是一樣的,若是只有一個党擁有政權,按照台灣的說法是一党獨大,那么就不是真正的民主,只有「民主作風」,不是完全的「民主制度」。所以我認為台灣政党輪替后,才開始真正有了民主制度。不過現在還并不等于完成了真正的民主,而是說台灣的民主進入了一新的階段了。現在大家爭奪的不只是政党輪替,而是如何建立一個民主的制度,包括國民党內也開始直選,這是整個社會要求民主,所以才反過來推動党內的民主。
經濟促成民主并非必然性
有人說陳水扁上台一年以來各种情況很亂,其實這很正常,因為很多民主的制度沒有建立,大家不知道該怎么辦。若是像以前一党獨大的時候,你去請示陳水扁,他說了就算,但是現在要注重程序、尊重意見,最后還要取得共識。大家也認為目前對兩岸關系的共識問題很混亂,沒有一個基本的調子,因此我建議由總統府提出一個基本調子,召集各党派磋商協調,找出共同的底線,然后一致對外跟共產党打交道。如何在政党斗爭下又建立政党團結,我想這還有很多制度需要建立。現在國民党雖然在野,但是在民主化的過程中仍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中國大陸方面,我首先要分析人民對民主的看法。我認為一般人民都是希望民主的,我也相信民主最后會在中國大陸實現。但也有一些是旁觀者,他們給自己找些理由然后等著民主來臨,但實際上哪有等來的東西?例如韓國跟台灣,就是靠奮斗得到民主,不但是反對派努力,還包括政府內的官員和企業界的人都付出了很多代价和努力。像民主這么好的東西,它是不會白白掉下來給我們的。這類的旁觀者其實也很多,他們并不是坏人,在民主化的過程中他們也可能會支持民主。另外,究竟經濟跟民主的關系是什么?很多美國學者認為經濟發展促進民主,可是我也常反問美國學者,當初美國在建立民主制度的時候也是一個貧窮的國家啊?反而是在建立民主制度之后才漸漸成為富裕的強國,所以我認為這兩者的因果關系有時恰恰是倒過來的。我們可以發現,人在富裕了之后,對民主的意愿可能會下降,尤其像大企業,因此這种論証并不太有道理。
志士鼓吹 集團讓步 國際施壓
建立民主制度确實需要有人奮斗,我很同意民主的成果是偶然的,在民主制度建立起來以前,大家看不到民主,但是這并不妨礙民主的建立。我和孫中山先生的看法一樣,就是要有人拚命地鼓吹、奮斗,讓大家都接受它。大陸的民主化就是需要這個鼓吹的過程,例如一九八九年的時候便是如此,當時中國大陸人民在共產党的教育下對于民主沒有什么看法,我們拚命地鼓吹甚至把我們自己性命都搭在里面,就是為了在老百姓的心里种下一顆民主的种子,讓它慢慢地生長。到現在已經沒有人會反對民主,連江澤民都說應該要民主。八九年的時候我們追求民主是靠請愿,請求政府給我們一個民主,但是這個方法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民主是一种爭取的過程,不應該像奴隸一樣求主人施予民主,所以當時遭到那么殘酷的失敗是必然的。
不過從此以后,中國人就開始在思考應該要如何得到民主。我個人認為要達到民主有几個必須的條件:第一個是要有一批仁人志士,讓社會接受這個制度;第二個是當權集團內也要有人在社會要求民主的時候作出讓步,這樣就會像台灣一樣慢慢地、和平地走向制度性的變化;第三個是國際社會輿論的壓力,包括台灣以及南非的民主化都不光是內部促成,還有外在的國際壓力。兩年前我跟李登輝先生談話的時候,他說,台灣在民主化的過程中,國際社會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若沒有這些壓力,我無法在党內或社會要求民主時作出讓步。
台灣可成為大陸未來的榜樣?
就大陸而言,后面兩個條件都比較缺乏,但是我認為中國大陸要像台灣這樣平穩地走向民主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因為在党內及政府里有越來越多人有兩种想法:一种是喜歡民主,另一种是知道民主潮流不可阻擋,這些人的逐漸增加有助于民主的發展。另外,中國大陸在民主化的過程中,台灣可以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台灣的民主化對大陸人民來說就是一個榜樣,使大家覺得有希望。
所以台灣民主派及各政党都應該意識到這一點,不光是大陸民主化能夠保障台灣的安全,而且台灣能在大陸民主化過程中扮演任何其他國家都無可取代的角色。
(轉自<<大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