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台灣媒体紛紛報道不斷上升的失業率,在社會上已形成一股自殺潮。
台灣的失業率從去年9月開始超過3%,全年為2.99%。單是去年12月就提高到3.27%,今年1月更攀升到3.35%,估計失業人數多達32万9000人,創下新高記錄。与此同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公布的景气綜合判斷分數,更降至11分的新低記錄。
0.1%人失業代表1万人失業
經濟部次長尹啟銘指出,失業率只要增加0.1%,就代表1万人失業,起碼有5000個家庭受到嚴重影響,再加上物价上漲,造成去年人民的痛苦指數創下數年來的最高點。
單以台北市為例,在今年2月22日至3月3日這10天內,就有超過70人自殺,其中50人因此身亡。另外,從3月1日至6日止,台北消防局接到34件自殺案件,比上個月同一個時間內增加了11件。
自殺被列為十大死因之一
根据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1997、1998和1999年台灣因自殺身亡的人數,分別為2172人、2177人和2281人,平均每10万人就有10人自殺而死。自殺已連續3年被列為台灣十大死因之一。
根据這份報告來進行國際比較,匈牙利以44.3(每10万人有44人自殺而死)為世界自殺率最高的國家,台灣地區的自殺率為10.4,排在第15位。
台北市生命線協會總干事朱開玉告訴本報,她在去年听許多傳統產業的老板表示,希望能撐到年底才結束公司。
她說:“按照中國人的習俗,吃完‘尾牙’(年尾打牙祭)后,就是一年辛勞的結束;過完農歷新年,則是一年的開始。一些人由于失業了一兩年,在這個時候情緒繃到最高點,覺得前途沒有光明,才會尋死。”
政治人物應減少使用語言暴力
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柴松林說,台灣患有憂郁症的人比美國高出1.5倍,原本就是造成自殺的主因,如果加上社會經濟因素,自殺問題更為嚴重。
他分析說,自殺率偏高与民眾對于來自感情、經濟、意外事件等無預警性打擊,乃至于對社會不公平感、不确定感日益增強有關。他認為,要降低自殺率,除了相關的支持与輔導系統外,政治人物也應該檢討、反省并減少使用語言暴力,避免以族群動員方式造成民眾不安。
媒体的報道傾向將自殺案的增加,与失業率居高不下挂鉤,使政府不敢忽視這一現象,以免民眾認為陳水扁政府所標榜的財經內閣和改善人權狀況的承諾,只是喊喊口號而已。
行政院長張俊雄在3月1日的行政院會中,指示內政部、勞工委員會、教育部、衛生署、新聞局等單位,成立自殺防治專案小組,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有效抑制自殺事件的發生。
擔任專案小組召集人的衛生署長李明亮表示,台灣每年有6000多人出現自殺行為,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因此死亡,其余4000多人則在鬼門關前幸運被搶救,但日后卻有可能再次自殺。
未來自殺率仍會持續攀升
此外,自殺者當中90%屬于罹患憂郁症等精神病,加上“九二一”大地震后被列入心理輔導對象的1000多人,初步估計台灣社會潛在的自殺高危險群,至少有一兩万人。李明亮指出,受到社會老化因素的影響,未來自殺率仍然會持續攀升。
專案小組指出,嚴重憂郁症、酒与藥癮問題、情緒不穩定的人格、遇到生活困境者,以及一些家屬中有自殺行為,都可能是導致自殺的原因。不過,經濟衰退、失業是否直接導致自殺現象,還需要更多的資料來佐証,以厘清失業与自殺之間是否有直接關聯性。
持平而論,單單以失業率來說明這股自殺潮形成的原因,并因此將矛頭指向民進党政府,不免失之簡單化。
實際上,早在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后,就有專家引用美國研究警告說,災難發生的第一年為災民自殺的高峰期,自殺率可能激增60%以上。
另外,台灣媒体競相以戲劇化處理來報道自殺案件,對患有憂郁症者產生負面示范,使自殺行為有如傳染病般擴大。苑里李綜合醫院复健師劉香君便指出,一連串的自殺新聞及政治、經濟動蕩不安,將使曾經有嚴重自殺行為的精神病患者复發机率增高。
(轉自<<聯合早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