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0日電】中華經濟研究所于九日舉辦「兩岸高科技產業之投資策略与實務」研討會,邀請官方及學界代表,分別就兩岸在加入WTO后,于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与投資策略等議題上進行討論。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傅丰誠在會上指出,大陸以市場換取高科技產業技術的策略,其威力不容台灣忽視。在大陸擁有充足的廉价研發人才的优勢下,台商只將大陸當成生產腹地,在台灣本土保留研發中心的分工形式,已出現危机。傅丰誠認為,面對大陸全面開放及兩岸經貿互動大幅調整之際,這是台灣發展全球運籌中心的最后机會。政府應放寬上市、上柜公司前往大陸投資的限制,強化政府掌握台商大陸投資的程度,讓台灣投資者能享受到大陸投資的好處。
傅丰誠指出,受到兩岸三通未開放的影響,台灣科技下游業者前往大陸投資,除造成中上游厂商前往大陸投資的壓力外,同時也逼使台商在當地積极尋找原料供應的來源,以減少庫存及資金的積壓。即使面對高科技業外移大陸的壓力,但是,傅丰誠認為,政府為保持自主的政治活動空間,避免對大陸造成過高的依賴,戒急用忍政策雖會逐步調整放寬,卻不可能取消,頂多是取消這一項政策的名稱。
据《中國時報》報導,傅丰誠認為,在大陸積极發展科技產業的政策下,大陸具備有以市場換取技術、廉价充足的研發人才,以及資本市場日趨開放等优勢條件,都將對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造成相當大的衝擊。更何況,大陸充沛与廉价的研發人才,已經吸引台商与外商在大陸設置研發中心,造成大陸技術吸收与擴散的速度更快,台商只將大陸當成生產腹地,在台灣本土保留研發中心的分工形式,正面臨嚴苛考驗。
不過,盡管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未來發展有瓶頸,但是,傅丰誠建議,台灣高科技業者,應利用這一波全球經濟緊縮,企業降低成本的壓力驟增之際,爭取先進國家釋放更多的代工,并加速爭取日本及歐美國家的技術移轉,填補產業轉移大陸后的空檔。政府此時更應當協助留在台灣發展的高科技業者,解決技術開發及引進,以及資金籌措等問題。
面對大陸傾全力發展科技產業,台灣科技業外移大陸的動力正在加強,建邦創業投資公司副總經理蘇拾忠建議,未來應由中央研究院取代過去工研院的功能,讓台灣的產業從強調制程管理改善,到具備自主研發的能力。而現階段政府最需要做的,就是要建立獎勵研究發展的政策与環境。
另外,面對台商一窩蜂的擁抱中國大陸,凹凸科技公司財務長郭傳炯指出,台商往往忽略前往大陸投資的風險性,還是相當高的。他提醒台灣的業者,應當將前進大陸,視為是在全球布局的一環,千万別因為与大陸具有同文同种的特質,就忽略對大陸投資的風險評量。
蘇拾忠与陳傳□九日分別以「兩岸高科技產業資金管理實務」,以及「高科技業在中國大陸發展的財務操作」為題,于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辦的研討會上,發表專題演講。學蘇拾忠表示,以創投業的眼光,現在所看到的台灣科技產業,可說正面臨產業要轉型,但卻對于下一波的投資在哪里?并沒有答案。反觀中國大陸卻正傾全國之力,要發展高科技。在大陸具備有資金、有高昂的創業動机,加上又有台灣創投業熱情贊助人才等條件下,几乎大家都相信二十一世紀創投業的發展是在中國大陸。這也促使台灣的創投業,必須与科技業者西進,以求取生存的机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