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0日訊】 我們經常說什么人有音樂細胞,一听音樂就可以哼出來,原來這個說法可能一點不假,不過給人帶來音樂潛能的不是音樂細胞,是音樂基因。
這樣,如果一個人沒有天賦的音樂才能, 可能得承認音樂課是浪費時間的。
据BBC報導,研究人員發現,音樂能力是以基因方法一代傳一代的。
倫敦圣湯姆斯醫院孿生儿小組的人員發現,四分之一的成人分不清音調,二十人之中有一個人嚴重音盲。
這家醫院的研究人員比較過568對自愿進行測試的女孿生儿。研究人員使用有26個常見的音樂調子的”扭曲調子試驗”來測試這些自愿人員。
研究人員發現,高達80%的音盲是因為基因問題,多于后天音樂或教育環境的原因。
根据這個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基因控制著腦部一個獨特的部分。這個部分決定一個人對音高的理解力。
基因差异
孿生儿研究小組負責人斯佩克特醫生說,結果顯示基因差异不但對音盲者的音高和音調的認知能力有影響,還涉及他們的其他音樂能力。
他說,因此對一些儿童來說,音樂課不大可能改善他們的音樂能力。
研究人員目前正在計划把研究擴大到其他听力范圍。他們希望找出負責音樂的基因,以及解開人類丰富多采的音樂能力之謎。
成功的音樂家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研究院士威廉森對這個發現有保留。
他說,”扭曲調子試驗”沒有考慮到音樂本身。他又質疑研究人員是否考慮到這些孿生儿是否有音樂背景。
他說,成功的音樂家都有三個公認的重要條件:
得到家長和老師的鼓勵和支持
得到專業老師的正式指導
勤奮練習
他說,不敢說沒有音樂天分,這個很可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造就音樂家還有其他的因素的。
他說,如果孩子對音樂有興趣,就應該鼓勵他。
這項研究刊登在《科學》雜志(Scienc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