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3月1日訊】某位歌手幾十次在不同晚會上演唱當紅歌曲時竟如出一轍,無須驚奇,因為那些音樂連演唱的「聲音」,全出自一盤盒帶;一些在唱片裡歌喉動人的「新星」,在面對面時,卻連音準都會出問題,也不必見怪,因為他是錄音棚裡「包裝」出來的歌手。近來流行歌壇上各種「總評」、「揭榜」熱鬧得很,然而如此「怪現狀」卻並未見有所收斂,猶如歌壇上空揮之不去的一片陰雲。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近日在滬曾毫不客氣地指出:如今歌手中有幾大「異類」:一為所謂「盒帶歌手」,一旦有了幾首「成名作」,就開始帶著一盒歌帶滿天飛,到全國各地上晚會、趕場子,觀眾聽到的,大多是「假唱」。二為所謂「錄音棚歌手」,嗓子本來就不行,一首歌從頭到尾都唱好也難,但沒關系,有錄音切割技術給他(她)幫忙,唱段可以一小節一小節地「粘」起來。三是「捧紅歌手」,圈內有所謂「不是你能不能紅,而是老闆要你紅,你准紅」。四是動輒自稱「創作歌手」者,歌還沒有唱順溜,便急切地將一些個人的小感覺、小噱頭拿捏成曲,在台上嘶聲喊叫,觀眾一頭霧水,自己卻陶醉不已……
一些專家認為,與多年前滿足於小打小鬧相比,內地歌壇的商業操作、包裝意識、技術手段都有了長足進步,歌壇明星出籠的渠道和方式也更加多樣化。不過,再漂亮的外包裝、再熱鬧的炒作都離不開一個基礎———歌手本身是否具有不凡的演唱實力。80年代初著名歌唱家朱逢博在滬錄制《那就是我》時,因錄音技術落後,無分軌錄制設備,要求歌手和樂隊必須一次完成,哪怕一個人出了點小錯,也要從頭來過,但就是在那樣的條件下,《那就是我》一氣呵成,錄完後很多樂手都被她的歌聲感動得掉下熱淚。反觀時下歌壇,真正具備這種實力的歌手又能數得出幾位!一些「泡沫歌星」不斷被「製造」出來,音像成品甚至成了某些歌手粉飾缺陷的「面具」。
對此,谷建芬等指出,除了唱片、盒帶和熒屏,舞台永遠是歌手「含金量」的真正試金石。國外樂壇許多高手的現場演唱並沒有伴舞之類的包裝,但效果一點都不遜色於唱片,就因為歌手的音色、音樂感覺、與樂隊的銜接、舞台控制力在其間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如果讓我們那些習慣了通過攝像機、錄音話筒「遮醜」的歌手們上台露「真容」,又會發生什麼?在流行歌壇發展多年之後,質問歌手「會不會唱歌」無疑是令人悲哀的,然而,內地歌壇的確到了要去蕪存菁、擠掉「泡沫」的時候了。 解放日報
相關文章
- (2/21/2001)
- (2/1/2001)
- (1/15/2001)
- (1/7/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