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8日訊】壯怀激烈的“民族主義”已火爆了好些年了,只不過,無論什么把戲,玩久了總會走樣,有時連戲法的原創者也為之撓頭不已。
壯怀激烈的“民族主義”已火爆了好些年了,只不過,無論什么把戲,玩久了總會走樣,有時連戲法的原創者也為之撓頭不已。譬如有一芝麻綠豆的小事--某外商連鎖店在北京故宮開了一間咖啡館,不旋踵即激起國人的公憤,認為有損國格,褻瀆了數千年中華文明。愛國票友們的這一波怒吼,就出乎正在台上執政的“民族主義”大玩家意料之外,在當權者看來,咖啡与國粹聯姻,原在無可無不可之間,故宮委實太過遼廣,華洋游客走累了,總得小憩片刻,皇帝的龍椅又不讓坐,叫人如何歇腳?開一爿洋咖啡館,創收外匯,利己及人,也符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治國綱領。沒想到愛國票友們不認帳,硬是要拆人家的招牌,大概在皇宮虎踞龍盤的國脈之上,只能賣天子帝妃喝過的燕窩蓮子羹和雜役太監喝過的大碗茶,非我族類的飲品,一概要掃地出門。這事關夷夏大防的風波一興,便難善了,眼見洋咖啡館就要打著降幡退出紫禁城了。因為當局雖然審批過外商的營業執照,但終歸要保護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政治帳算下來,那雞零狗碎的小小外匯,不賺也罷。
然而,另一宗事關國体的風波扰攘,當局就斷不能虛怀納諫、從善如流了。卻說北京為申辦2008年奧運,已公開宣布:屆時將280吨沙子運進天安門廣場,堆成兩沙灘排球賽場,在彼處舉行奧運比賽。此言一出,坊間嘩然。那些愛國愛得性起的志士又有了抒發熾烈情怀的空間,天安門廣場為帝國龍脈,更是共和國的心臟,讓一群赤身裸体的异國男女在此游戲,万一那套比基尼泳裝“春光乍泄”,成何体統?更關鍵者,中國人尚且未在廣場圣地進行過任何体育比賽,怎能獨尊洋人?這才是“民族主義”的情結所在。如同此前視死如歸的中國猛士要搶在洋人之前漂流長江一樣,凡涉國家民族的一切象征符號、都被圖騰化,哪怕以土法上馬去漂流長江的英雄落得個尸骨無存,亦堪為万世楷模,堂堂大中華,憑的就是一股天地正气,這叫輸人不輸陣、倒驢不倒架。不過,關于天安門廣場的“沙里淘金”奧運賽事,就輪不到愛國者們置喙了。聚沙成塔于廣場,那是申辦奧運的宣傳噱頭,是北京對全世界的許諾,是國家意志,是政府行為,一句話:朕意已決!天安門廣場不許學生扎營,不許法輪功搗亂,但万國健儿來逐鹿廣場,哪怕斗得個飛沙走石,也無傷大雅,只要奧運在北京舉行,便能揚我國威,光宗耀祖。你們不是要愛國嗎?和政府站在一起就是最大的愛國,至于枝節問題則無須糾纏,我們的偉大首都不巧是一座內陸城市,你讓人家到哪儿去打沙灘排球?只要申辦奧運能一舉中鵠,莫說運沙進北京,就算把天安門廣場筑堤灌水,在彼處舉行賽艇比賽,也在所不惜!話至于此,那些不識時務,不識大体的烏鴉嘴們,唯有噤聲。
原來愛國也得看天時的陰晴与風向,該去圍砸西方使館時便是出動千軍万馬也沒關系,該向外國賓客獻花兼獻媚時,就得放下身段,曲意逢迎。否則什么叫做“收放自如”?
愛國密笈中還有一句口訣:愛國不分先后,不分彼此。其實亦系虛言,愛國既分先后,又分彼此。通常先知先覺的愛國者不如后知后覺的愛國者,遲來晚到的反而是北京當局倒屐相迎的貴賓;而且通常“此”不如“彼”,“內”不如“外”。台灣迄今仍堅拒統一,陳水扁胜選之后,北京痛定思痛,要“寄希望于台灣人民”,對台胞尤須團結統戰,攻心為上。而港澳已回歸,那邊廂的同胞便貶了值,都成了自己治下的臣民了,你們還神气什么!于是江澤民就象大家長訓斥小孫子那般,對香港記者隨意開罵,還用半咸半淡的粵語喝問:“你識唔識得?”
看來港人真是“唔識得”自己的地位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香港与內地真的成了“一家親”了嗎?卻也未必,去年夏天的一宗“變臉”風波,就确鑿地証明港人始終是外人,那就是影星劉德華學藝不遂的因由。
話說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川劇《歸正樓》首創“變臉”以來,這門秘技一直是川劇的鎮山之寶。過去由于天府之國地處邊陲,川劇流于“邊緣化”,未能成為大劇种。這固然有地緣因素,但川劇自身确有先天不足之處,它長于喜劇,而弱于正劇;它的唱腔過于高亢而不夠婉約抒情。然而近十几年川劇創作成績驕人,以魏明倫為代表的一群劇作家寫出了一批优秀劇本。戲文好,人家自然愛看,而且各地樂于移植改編,從而大大提高了川劇的地位。
香港影星劉德華欲拜川劇表演藝術家彭登怀為師,學習“變臉”秘技,無非亦系文化移植之一种,但卻被中國文化部明令禁止。不獨如此,川劇界中人也多有反對之聲,他們認為“變臉”系几代川劇從藝人士共同創造及發展的成果,而非彭登怀一人的私產,這門“行業秘密”,素來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盡管如今觀念更新,有了“變臉”女傳人,但怎能輕易將之傳予外人?
劉德華學藝不成,便“沉默是金”,絕不流露心中感受。但香港同胞算不算“外人”?演電影与舞台劇的藝術同行算不算“外人”?尤記五十年代初,中國各大地方戲曲均選拔人才進京培訓,如袁雪芬、新鳳霞、紅線女、嚴鳳英、關肅霜等等劇壇名伶,都曾得到梅蘭芳前輩的言傳身教,梅先生的精雕細刻的唱功演技算不算京劇梅派的“行業秘密”?如果川劇“變臉”走出四川盆地,融入各地方戲曲,甚至走上更廣闊的世界舞台,是否巴蜀之光、民族之光?
劉德華的際遇,遂令港人領教了“祖國”之可敬而不可親,變起臉來讓人心膽俱寒,再經江澤民的一通怒罵,無論港澳台胞,都應驀然夢醒了,大家都莫談國事,“悶聲發大財”去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