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羊城晚報》在頭版刊出了“一個警察的妻子”孫孟連寫給廣東省委分管政法的副書記、原公安廳廳長陳紹基的一封信。該報正在就這位“警嫂”的來信展開討論,并精心組織了《“警察老婆不好當”》、《警徽后面的苦辣酸甜》等專題報道和專欄文章。看來這場“討論”方興未艾,因此我也來講几句。
對于這位“警嫂”代警察訴說委屈我是充分理解的:當一個好警察,辛苦,待遇低,裝備差,危險,這都是事實,有關方面應予以重視和改善,社會各界也應表示同情。但是,如果所有這些能夠成為譴責傳媒揭露司法腐敗、打擊警界惡人的理由,那么,“好醫生”、“好教師”、“好党員”、“好干部”、“好村長”以及他們的家屬的委屈,是否都可以成為遏阻傳媒對醫療界、教育界以及党政机關干部進行所謂“負面報道”的理由?
事實上,近兩年傳媒不僅曝光了一批亂用權力草菅人命、敲詐勒索的坏警察,也曝光了不少草菅人命、謀財不惜害命的冷血醫生,殘忍地体罰學生、收取亂七八糟費用的校長、教師,貪財好色搞權錢交易的党政干部,橫行鄉里、欺壓良善的村官腐敗風气無孔不入,几乎每個領域都有令人触目惊心的丑惡現象發生和曝光。倘若“醫嫂”、“教嫂”、“官嫂”們都援警嫂之例來討“公道”,“讓社會承認他們(親屬)的付出和价值”,我們的“輿論監督”還能監督誰呢?難道專門去監督那些手中毫無權力可言的普通農民、下崗工人、中小學生?
這位“警嫂”在信一開頭就說:“陳書記:您好!我是一名普通警察的妻子,今天給您寫信,是想和您打場官司。通過這場官司,還人民警察真正的面貌”她“打官司”是因為對傳媒的某些報道不滿意:
最近,我不敢看傳媒的某些報道。因為這些報道几乎都有‘坏警察’曝光。作為一名警察家屬,每當看到這些報道,心中總有一股說不出的滋味。曾几何時,我引以為自豪的警察丈夫,何時變得如此不光彩。雖然我知道,如此大的一個隊伍,良莠不齊實在難免。可被輿論過分地宣傳,夸大其詞,就變了味。”
我對此有与她不同的看法。
眾所周知,傳媒的揭露性報道把關是极嚴的,無中生有“丑化”警察的事几乎不可能發生。譬如發生在浙江溫岭、黑龍江、沈陽等地警匪勾結、警黑一家的案例都是開審以后才公之于世的。從記者屢屢挨打的現狀也不難看出,不少地方對當地發生的惡性案件往往是盡力捂蓋子,傳媒揭露的惡人丑事僅僅是冰山一角。指責傳媒“過分地宣傳,夸大其詞”,我認為是不确切的。
到底是誰敗坏了警察的職業形象与職業聲譽?究竟是那些濫用公權的惡警,還是曝光惡警的傳媒?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說,只要傳媒不曝光不作“負面報道”,警察就能維持高大的形象良好的聲譽,就能得到老百姓的衷心信任与愛戴,就能天下太平,那好,下道禁令,不許傳媒批評警察就行了,我相信新聞記者為此也會心甘情愿閉上他們的烏鴉嘴。可惜,實踐証明不准批評警察只能縱容惡警。
總而言之,几十年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都告訴我們,天天念“形勢大好”,自欺欺人地描繪鶯歌燕舞,掩蓋矛盾,回避問題,只能誤國誤民。
我想,當下腐敗問題在多個領域包括警界表現出的嚴重性,決不僅僅是這位“警嫂”信中所描繪的“良莠不齊實在難免”,更不能怪錯對象,不恨病疽恨醫生。我們只有睜開眼面對現實,防范和治理那些敗坏各界職業聲譽的害群之馬,才是改善職業形象的正确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