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專欄】方鳴:人權問題專家給江澤民打了高分!

標籤:

江澤民自前年七月以來,無論是在國際大舞台,還是在國內大大小小的接見、會議等場所,以九十公斤重的臃体親自挑梁,揮動令旗,打壓法輪功。本人就此請教中國人權問題專家,如何看待江澤民的人權罪狀。(為安全起見,請允許暫不公開該人權專家的姓名)。該專家指出,江澤民連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權都不給中國人民,根本沒資格繼續坐在國家領導人的位置上,應該自動下台。他同時剖析了江澤民殘害生命、踐踏人權、危害生活權的三大罪狀,并依此給江澤民打了高分——高度獨裁,人性喪失度高,垮台的可能性高。

一是殘害生命,踐踏人的生命權。專家說,江澤民發動手里控制的全党全國媒体喉舌,散布謊言,利用武警公安看守所、監獄等武力机關,叫嚷著“打死法輪功學員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打死算白死”、“經濟上搞垮,名譽上搞臭,肉体上消滅”等,誘導唆使利欲熏心的追隨者,一再殘害法輪功煉習者,致使百多人被毆打至死,上万人關進監獄,無數歡樂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這种草菅人命的罪行,嚴重踐踏了人的生命權。

二是扼殺自由,侵害人的政治權。江澤民只許人民讀“三個代表”作,談“三講”,崇拜江核心,不能有其他信仰的自由,人民只能去江澤民指定的“愛國”教堂和廟宇,人民沒有在家里在街上煉習和談論法輪功的自由,沒有閱讀法輪功書籍的權利,在全國各地的所謂的“反邪教”橫幅面前,人民沒有拒絕簽名的權利……嚴重侵害了個人的政治權利。在江澤民歪理邪說的誘騙和淫威的威逼下,少數江氏痴迷者甚至走向了自焚的絕路,成為江澤民及其爪牙有借口“合理”鎮壓法輪功的犧牲品。

三是破坏穩定,危害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權。廣大人民群眾十分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面,維護穩定、促進發展,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作為一國之首的江澤民理應順民心,恤民情,但江澤民卻与之背道而馳,禁止人民群眾練功健身,指使媒体惡言攻擊、肆意抹黑法輪功及其創始人,挑起一次次事端,嚴重扰亂了社會秩序,影響了社會穩定,更為嚴重的是,唆使政府机构從中央到地方對法輪功煉習者實行殘酷的“專政”,調動武警公安甚至囚犯把天安門變成刑場,公開毆打捕抓法輪功人士,這种打壓好人的邪惡勢力橫流,使中國社會道德淪喪。沒有了對善惡報應的信仰,人人為利是圖,良性盡喪,貪官污吏無孔不入,苛捐雜稅猛于虎,騙、偷、搶、殺遍布中華大地,侵害了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正常生活權利。

專家說,江澤民殘害生命,扼殺人權,目的就是要破坏社會穩定,阻礙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中國的人權組織和人權工作者以及所有想過好日子的中國人民理所當然地要為自己的生存權、生活權、自由信仰權作不懈的斗爭。專家最后呼吁,為了人類的和平与發展,為了世界人權事業的進步,整個國際社會以及人權工作者攜起手來,一同鏟除江澤民。


    相關文章
    

  • 江澤民政壇死對頭 喬石老來一身輕 (2/5/2001)    
  • 竊取紅色王朝 治國無能內外交困 构陷法輪大法 窮凶极惡轉移視听 (2/5/2001)    
  • 也談天安門“自焚”─兼探CNN膠片為什么被繳? (2/5/2001)    
  • 江澤民為什么要炮制天安門廣場自焚事件來栽贓法輪功? (2/4/2001)    
  • 蓋棺定論:江澤民十大罪惡(上) (2/4/2001)    
  • 蓋棺定論:江澤民十大罪惡(下) (2/4/2001)    
  • 讀者來信:江澤民迫害的不僅僅是法輪功修煉者, 還有你. (2/4/2001)    
  • 江澤民超越憲法的非法行動摘要 (2/4/2001)    
  • 薄熙來与江澤民投桃報李 (2/3/2001)    
  • 金融時報:法輪功令北京進退兩難 (2/3/2001)    
  • 中國官員大异動 為16大權力交接做准備 (2/3/2001)    
  • 轉移視線:為擺脫內外交困 江澤民鎮壓法輪功升級 (2/3/2001)    
  • 惡警供述:“江澤民說打死白死!”“打死你們不犯法!” (2/3/2001)    
  • 江澤民克林頓預五月在港碰面 (2/2/2001)    
  • 常山月旦:江澤民和李鴻章 (2/2/2001)    
  • 中央社: 張而平進一步提出天安門自焚案十大疑點 (2/2/2001)    
  • 熊熊烈火燒出了中國人的悲哀 (2/2/2001)    
  • 一家歡樂,億家愁 (2/2/2001)    
  • 自焚疑案:江澤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2/2001)    
  • 上官真:制造自焚事件的下一步──大屠殺 (2/1/2001)
  • 相關新聞
    自焚疑案:江澤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家歡樂,億家愁
    上官真:制造自焚事件的下一步──大屠殺
    熊熊烈火燒出了中國人的悲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