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尋找反物質 台灣做出重要貢獻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月3日訊】由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主持、由十六個國家共同合作的太空磁譜儀(AMS)計畫,將在二00三年于國際太空站正式展開。該計畫斥資六百億美元打造的國際太空站將是本世紀初最大的太空實驗室,而重達五吨的AMS是太空站上唯一的大型科學實驗,將致力尋找由「反物質」組成的宇宙和「暗物質」的來源,這也是人類首次運用粒子加速器的原理和技術,將高精密的磁譜儀搬到外太空去作實驗。
 据台北報導,丁肇中昨日(2月3日) 在中央研究院演講時,特別推崇台灣所負責制造的電子儀器性能比美國太空總署的現有儀器還棒,且出產的五篇重要論文中,有三篇都得感謝台灣科學家做出了主要貢獻。
丁肇中指出,台灣參与AMS的單位包括中研院、中央大學、中山科學研究院,一九九八年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將裝有台灣制電子儀器和永久磁鐵的AMS載到地球上空四百公里處飛了十天,測試結果相當成功,讓美國航太總署和其他合作的歐洲國家先前對台灣能力不足的疑慮一掃而空。
 此外,台灣科學家幫忙分析當時所收集到的資料,更有令物理學界惊喜的全新發現,這些重要成果包括:在赤道上方三百八十公里處有一個能量高達六十億電子伏特的「質子環」環繞著地球,其中生命周期較長的質子主要來自西半球;在近地軌道上方,正電子的比例是負電子的四倍;地球上空高能質子的數量隨能量分布的比例,跟現今理論所預測的有很大的出入。
 丁肇中指出,AMS預計在今年十月做第二次太空梭試飛,藉以測試另一個偵測器,在二00三年十月至十一月就要正式裝在國際太空站上,展開三到五年的長期實驗,屆時只要發現一個「反氦核」,就能証明有反物質組成的宇宙存在,如果沒有偵測到任何反粒子,也能証明一直到宇宙邊緣,都沒有反物質的存在。
 丁肇中說,裝在國際太空站的AMS將換用超導磁鐵,在磁鐵中有軌跡探測器,由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李世昌、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張元翰負責設計測試,而中科院也正為AMS設計制造新的電子儀器,等國際太空站建置完成后,將成為夜空中亮度僅次于月亮和金星的明亮天体,大家抬頭看到太空站時,要記得那上頭最重要的、台灣有所貢獻的科學實驗.

相關新聞
瑞芳高工旁土石崩落 侯友宜:學生將安置上課
山陀兒減弱為輕颱 成為首個10月登陸高雄颱風
歐元區通膨回落 10月歐央再降息機率高
進口蔬菜也漲價? 台前立委籲公平會調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