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3日訊】話題提出市政協副主席朱育誠
說起這個話題,還得從我的一次親身感受談起。北京工人体育場有一支由离退休人員組成的老年旱冰隊,常年在那里滑旱冰,我有時間也和這些老哥們一起鍛煉身体。誰知前些日子我再去那個旱冰場,怎么也找不到他們了,我穿著旱冰鞋一路打听著才在北門外找到他們。我問他們干嗎不到旱冰場里滑,他們說,交不起錢,門票漲价了。過去几毛錢一張的門票變成了5元一張,年票漲到200元,听說今年還要漲到400元,只好到車來車往的工体北門外去溜旱冰。价格無疑是一道門檻,公共体育設施卻不能為大多數市民所用,我心里陡然產生一种難以名狀的滋味。
說到底,這是体育場館究竟應該姓“体”還是姓“錢”的問題。近几年來,一些公共体育場館被主管体育場館的單位以商業盈利活動占用,使体育場館姓了“錢”。在体育場區內興建的飯店、酒店、酒吧、賓館就很多,体育場周圍的場地變成了收費停車場。甚至在体育場門口公開挂出不許群眾在周圍從事足球、放風箏、滑旱冰等体育活動的告示牌。當年號稱亞洲第一的工体旱冰場現在變成了菜市場,究其原因,是不是盲目漲价造成的呢?
公共体育場館應該怎么開,上海已經通過人大立法了,所有公共体育設施,包括寒暑假期間學校里的体育設施都為全民健身所用,在收費上必須要考慮到低收入階層。為此我建議,北京在這方面也應該進行立法,同時要扭轉体育場館從事商業經營活動的指導思想,体育場館姓“体”不姓“錢”!把公共体育場館還給市民;要撤消与体育場館無關的商業點,關閉用体育場館改建的賓館、酒店、酒吧,興辦与体育健身有關的体育設施,興辦体育產業;要嚴格控制收費,物价部門要對此進行嚴格審理。對于公共体育場館地應減少收費到逐漸免費(比如,可以開放一定的時間,為青少年免費)。
話題主持記者周家望
北京的一些公共体育場館這几年的确由原來姓“体”現在改為姓“錢”,場館的四周挂滿了花花綠綠的大幅廣告,場館內開起了商品展銷會,辦起了家具城,場館外的空地上圈出了收費停車場,寸土寸金,見縫插針,把所有能利用的地方都變成“錢氏一族”,弄得“商气”扑面。一些体育場內的保安人員不是去制止在場內超速的汽車(一般場內限速15公里),而是經常驅逐在場內正常鍛煉的群眾。与紅火的商業活動對比,是周圍冷冷清清的籃球場、足球場,這些場地由于租金昂貴而長期閑置,甚至雜草叢生,而在外邊的青少年卻苦于沒有場地,在馬路邊踢足球,安全隱患自不待言。當然,体育場館的管理者會說他們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以“錢”養“体”,現在場館管理、設施維修以及工作人員的人吃馬喂,哪一樣不需要錢?
話雖如此,但用昂貴的价格把希望在公共体育場館里鍛煉身体的廣大低薪市民拒之門外,豈不是舍本逐末了嗎?“錢”和“体”真的是魚和熊掌的關系嗎?其實無論這對矛盾如何解開,公共体育場館為大多數北京市民服好務,還大家一個便于鍛煉身体的好環境,才是正茬儿,試听讀者諸君對此有何高見。
熱線參与建議真不少
侯老先生直言不諱
包括國家体委院中的体育場館在內,北京有許多体育場館因追求經濟效益而挪為它用。這些体育場館都應恢复其原有的功能而為百姓健身服務。
呂女士提出三條建議
第一,現有体育場館對外開放的体育項目收費太高,應适當降低;第二,适合年輕人活動的項目很多,可以适合老年人活動的項目卻几乎沒有;第三,應該在体育場館內增設專業的体育項目指導人員,以便百姓們鍛煉得科學,玩得高興。
李先生建議
目前北京可供百姓鍛煉的体育場館還是太少,而且分布的不夠合理,特別是体育場開放得更少,像足球一類的体育項目鮮見開展。
張先生提議早點開門
北京的体育場館能否早晨早一點開門,這樣晨練就不愁沒地方去了。另外能否增設一條免費的体育場館查詢熱線,以便對北京不熟的外地人能夠方便地找到就近的体育場館進行鍛煉、健身。
摘自北京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