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滅絕政策

【紀元特稿】 陳奎德:波爾布特以毛主義統治柬埔寨

《共產主義的興衰》50.

陳奎德

人氣 13
標籤:

柬埔寨共党的首領、紅色高棉的波爾布特,是毛澤東的親傳弟子,他把毛澤東無法在中國這一大國實踐的夢想,用于小國柬埔寨作實驗,企圖一蹴而就,實施突擊式的社會改造,一步跨進共產主義天堂,結果,造成了20世紀駭人听聞的共產大慘案。

1975年4月17日,波爾布特領導的柬共,趁美國在越戰中陷于困境急于脫身之机,武裝奪取了金邊,19日掌握全國政權。掌權后一周之內就取消貨幣,一周之內把城市居民全部赶到農村去,把財產所有者、商人、知識分子統統清除,以此來“消滅階級差异”和“城鄉差別”,并且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實施了徹底的集体化,建立起共產主義的“人間天堂”。當然,所有這些政策都伴隨著极其殘忍的血腥鎮壓而完成的。波爾布特深信,正如20世紀的共產革命圣地的榮耀先后由俄羅斯和中國享有一樣,在21世紀,革命圣火將由紅色高棉擎起,柬埔寨將成為人類的中心,而他自己則將超越其先驅馬克思、列宁、斯大林和毛澤東,成為共產世界最高的通天教主。

紅色高棉的种族滅絕政策是從把城市人口疏散到農村開始的。紅色高棉的頭目們宣稱疏散是為了防止美帝國主義的飛机轟炸。這种疏散使得當時占全國人口的46-54%都在路途上逃難,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在這一疏散逃亡過程中,由于根本沒有食品与醫藥供應,因而哀鴻遍野,尸橫滿地,絕望的人們,或哀號哭泣,或無語對天。

城市人口大量遷移到農村,給鄉村生活帶來了极大的混亂和騷動,特別是資源不足的地區尤為嚴重。并且把人口分裂成了兩大對立人群,當局挑動利用當地民眾對“資本帝國主義的奴仆”的城里人進行了殘酷斗爭。

在其1975-1979年的統治期間,這一政權的最大罪行是,它以消滅帝國主義走狗、越南特務等等名義,用強迫勞動、大飢餓、瘟疫、嚴刑拷打最后是處決槍斃的形式,殺害了至少一百五十万柬埔寨人,并几乎殺光了這個國家的所有知識分子、專業人士和技術工人。對于象柬埔寨這樣一個人口不多的小國,這一罪行是种族滅絕式,在歷史上也是駭人听聞的。它實際上已成為二十世紀中共產主義運動的類似納粹的“奧斯威辛”式的反人類事件。

1979年1月,另一個共產國家越南入侵柬埔寨并推翻了以波爾布特為首的紅色高棉政權,扶植起了一個親越的共產政權,終結了波爾布特的滅絕人性的政策。

此后,紅色高棉轉入山區打游擊,并得到來自北京的援助。曾經一度參加過西哈努克親王為首的反越聯合陣線。最后,它因為拒絕簽署聯合國主持的1991年和平協議和1993年多党選舉而日益孤立。1997年波爾布特本人因眾叛親离而被紅色高棉嘩變的頭目逮捕并被判處無期徒刑,不久便凄涼地死在荒野茅屋中。從而最終結束了共產主義運動中最极端最血腥最殘忍最黑暗的一章。


    相關文章
    

  • 柬埔寨連年內戰現在考慮精簡部隊 (2/20/2001)    
  • 偷渡船擱淺 法政界犯難 (2/20/2001)    
  • 柬埔寨向中國求貸款助裁軍 (2/14/2001)    
  • 中國向柬埔寨提供四百万美元軍援 (2/13/2001)    
  • 遲浩田訪柬跟美國爭奪中南半島 (2/13/2001)    
  • 暴政造成200万人死亡 中共拒為支持紅色高棉道歉 (2/12/2001)    
  •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油輪碼頭落成 (2/12/2001)    
  • 柬埔寨學生要求中國為支持殘暴赤棉正式道歉 (2/8/2001)    
  • 審判赤棉領袖或可讓柬埔寨不再依賴中共 (1/30/2001)    
  • 柬航延誤十四小時三百客一肚火 (1/29/2001)    
  • 台商有興趣到柬埔寨設成衣厂 (1/17/2001)    
  • 審判赤柬殘存領袖 (1/15/2001)    
  • 美國外交頻頻出手 与柬埔寨關系改善在望 (1/13/2001)    
  • 霍英東出訪東南亞三國 (1/9/2001)    
  • 柬埔寨慶祝脫离紅高棉統治22周年,反越南份子乘机示威 (1/8/2001)    
  • 柬埔寨國會一致通過成立赤棉審判法庭法案 (1/3/2001)    
  • 柬埔寨人力促政府將赤柬領袖速審速決繩之以法 (1/3/2001)    
  • 柬埔寨國民議會通過審判紅色高棉前領導人的法案 (1/2/2001)    
  • 【新紀元巡禮】新世紀的期盼 (12/31/2000)    
  • 柬埔寨為政壇元老宋雙親王遺体舉行國葬 (12/31/2000)
  • 相關新聞
    柬埔寨國民議會通過審判紅色高棉前領導人的法案
    柬埔寨人力促政府將赤柬領袖速審速決繩之以法
    柬埔寨國會一致通過成立赤棉審判法庭法案
    柬埔寨慶祝脫离紅高棉統治22周年,反越南份子乘机示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