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戰在即

偉達

人氣 1
標籤:

聯合早報25日評論文章:看來美國人為“始作俑者”的記錄還在繼續。2001年1月22-26日,好萊塢電影里的科幻場面變成了軍隊的現實操作: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在科羅拉多州舉行了首次“太空戰”演練,把人類的戰爭活動正式引入太空,其“天戰思維”也展露雛形。

從目的上來講,美式“天戰思維”似乎把傳統戰爭擬“打敗對方”調整成了“防止對方取胜”。通過在九霄云外部署一系列的“天腦”、“天眼”和“天耳”,來充分掌握對方的動向,使對方無密可守,無防可設,戰略決心和意圖難以下定和實現;同時又可以引導己方的地面武器更精确地瞄准對方,威懾對方;并通過摧毀癱瘓對方的“天腦”、“天眼”和“天耳”,使對手失去對戰爭和戰場的宏觀態勢把握,無法摸清己方的戰略舉動,從而陷入极度的恐慌和失誤之中。

從概念界定角度看,太空戰的直接戰略資源,乃包括己方所發射入太空的一系列衛星、飛船、探測器及以多顆衛星為主組成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等。這些机動設施代表著一個國家在太空的“領土主權”。

從戰爭代价角度講,太空戰几乎完全是“高科技”——即人操作著机器武器所進行的超遠程較量,生命直接由于戰爭而死亡的概率大大降低,太空資源的損失与否將決定太空戰的胜敗,也將左右地面戰爭的發生時效与發展進程。如果可以決胜太空,使敵方在地面難以達成任何大規模襲擊,不敢鋌而走險,從而達到阻遏全面戰爭爆發的目的,就可取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之上戰果。

值得指出的是,除了在好萊塢的電影中,目前還沒听說有能直接自太空有效攻擊地球表面目標的“天炮”。如果“天炮”有朝一日問世,那么天戰的定義就要改寫。直接的戰爭威脅,就不再是從地球上的一點打到另一點的問題,而是“天外打擊”的懸頭之劍,會造成一如某個小行星要撞擊地球般的恐怖。

最后,美國此次“太空戰”演習鎖定未來的2017年,其預設戰場似乎直指中國大陸可能武力統一台灣的戰略行動。于是有人便惊呼曰:中國成了美國天戰的假想敵。實際上,做競爭練習時瞄准強勁對手,是很正常的事,那樣的練習才有挑戰,不值得大惊小怪。美國的舉動只是在說明:中國正邁向強大,也正在發展自己的太空實力和天戰思維。

相關新聞
【特稿】前學生起訴神韻和飛天的幕後真相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