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雋: 中國社會道德問題面面觀(4之2)

中國社會的道德体系

唐元雋

人氣 3
標籤:

【紀元特稿】象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一般民眾所秉持的道德理念由官方提倡、建立的道德和傳統道德二部份組成。在中國,前者是官方提倡的“共產主義道德倫理”;后者是人民世代相傳所保持的道德傳統。道德由調整社會關系不同,可分為公德和私德。公德調整人与社會的關系;
而私德則調整人与人的關系。亞當斯說,“在一個國家里如果沒有私德,公德就不可能存在,而公德是共和政体的唯一基礎”。

私德作為公德、乃至整個道德体系的基礎,它的理念及規范主要來自于傳統。傳統道德的許多內容,在不同時代都具有普遍的价值。這樣的道德規范是能世代延續的。但公德部份內容的泛政治化,不僅衝擊了有价值的傳統道德,也直接破坏了社會監督功能。環境影響和人從眾心理的作用,也不利于公德觀念的形成。

目前官方推行的道德包括熱愛共產党、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國家、提倡集体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個人服從組織、集体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再加上近年來极力提倡的民族主義等等。中共提倡的道德倫理,除部份內容与傳統道德中的仁愛恭敬、扶困濟貧、熱愛勞動、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等精神相重合,還有從戰爭年代保留下來的獨特內涵。主要有三點。

(一)保持一慣的警惕性和對敵人的殘酷狠毒──在奪取政權的戰爭時期,嚴酷多變的環境和党內不間斷的嚴厲的屠殺清洗制度,使中共的領導者們具有超常的自我護衛和防范意識。他們以“階級斗爭”的觀點和眼光審視周圍的人和事物,進而不相信任何人、不容忍任何反對的觀點,不擇手段地保衛專制權力。其手段多是鐵幕下的黑箱作業。在建國后的和平時期,他們還將這种品質在党內長期固定下來。中共領導人在建政后發動“肅反”、“反右斗爭”、“文化大革命”、乃致后來對民主運動的鎮壓,都使這种品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道德責任的單向性──中共官僚机器的權力結构,猶如一個金字塔。在革命戰爭時期所形成的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習慣,上對下權力的過分膨漲,伴隨著各种監督和約束力而向下逐漸減弱。普通百姓若循入党做官之路,官做得越大,約束越少,也越可為所欲為。歷史上中共領袖以其絕對的權力給他下屬、乃至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災難,就是實例。

(三)中共提倡乖張的道德──中共提倡的道德,政治色彩濃厚,從階級意識出發,對人民進行敵我或等級划分,思維极端化,非友即敵,階級意識指導人們只關心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權鞏固,以對党和領袖的忠心与否,做為人行為評价標准,而不管人之間的真誠守信。這些長期實際支配中國人民的官方泛政治化道德意識,對人的价值缺少充分的肯定和尊重,甚至壓制個人的權力。在一句頂一万句的迷信籠罩下,民眾禁若寒蟬,缺少獨立的判斷和理性的自覺,公民意識覺醒緩慢。在世界向文明進步的方向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共當局仍以思想意識形態和階級背景,來确定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致使整個社會缺少平等精神。

無疑,倡行德政、与民修睦的中國傳統的仁、義道德,与中共官方道德,在理念上有許多矛盾之處。更不用說它与世界多元化道德理念的衝突。而中國社會近半個世紀來就是在這大量道德選擇和衝突中發展過來的。

以儒家倫理、道德思想為主線的中國傳統道德,几經歷史演變發展到今天。它的理念既有超功利性,又日益世俗化,理論也十分精致。但因現實社會巨大發展、變化,傳統的綱常倫理到近代開始瓦解。原有的部份价值觀念,由于脫离人的基本發展需要而遭到摒棄。實用理性和科學知識的出現、普及,也使大多數百姓不再信仰和支持古老的“天命”觀及各种神仙佛鬼等神秘力量所維持的道德觀念。只有以仁為核心的“仁、義、禮、智、信、忠、孝、恕等”、可以用來調整人際關系的道德倫理規范,仍然是現代中國人所贊美的德行。這當中包涵著對人的尊重、關愛,以及做人的誠實守信原則。傳統道德對公德表述較少,而私德內容丰富。但這些原則無疑地具有普世的价值。


    相關文章
    

  • 唐元雋: 中國社會道德問題面面觀(4之1) (2/22/2001)    
  • 中國社會的道德現狀(4之1) (2/17/2001)
  • 相關新聞
    中國社會的道德現狀(4之1)
    唐元雋: 中國社會道德問題面面觀(4之1)
    【特稿】紐約時報還要繼續替中共打壓神韻嗎
    【特稿】九評發表二十周年 世界迎來巨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