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20日電】中國時報20日社論:美國總統布希就職不到一個月,就下令轟炸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近郊的雷達站,引來了中、俄、法和阿拉伯國家的強烈抨擊,認為是霸權主義的作風和不必要的行為。?壑]充分利用國內外民气,揚言組織三十万志愿軍,協助巴勒斯坦人「解放」耶路撒冷,破坏美國調處不遺余力的以巴和談。
同為共和党的雷根總統在一九八○年就職之后不久,即派軍机攻擊利比亞,「教訓」格達費庇護恐怖組織。老布希總統任內痛擊伊拉克,懲罰伊國公然侵略科威特。民主党的柯林頓上台后不久,也下令巡弋飛彈猛轟巴格達市內的國防、情報建筑群;之后,又以四十多枚巡弋飛彈攻擊阿富汗境內疑為恐怖組織頭子賓拉登設立的訓練基地。
從八○年代始,美國總統甫上台就以遠距离精确打擊武力攻擊敵國,似已成為慣例,其目的除了戰略、戰術等技術原因外,政略上不外乎「新官三把火」、「下馬威」等确立新當局權威的用意。
做為國際上單极超強的美國而言,新總統上台初期通常會受到其他次等強權的「觀察」,甚至「測試」,以确定新當局的「神經強度」。這是美國歷任新總統焦慮的來源,也是他們一上台就要展現權威的原因;有時甚至宁多毋少,矯枉過正,也不能予人軟弱可欺的印象。
就布希而言,他在就職前的若干外交政策就已受到國內外的強大挑戰,其中尤以NMD(含TMD)和對中國的政策為最。正式任職之后,這兩項政策更是備受訾議。布希此刻若妥協放棄,必將腐蝕他日后遂行外交政策的權威。為了避免此一窘境,也為了壓制國內外對NMD的反對,更為了建立新當局言出必踐的權威,布希選擇攻擊伊拉克雷達站做為展現意志的信號。這個信號就是:執行NMD的必然性,就像攻擊伊拉克一樣決絕。
布希當局熱中于NMD是基于多重考慮:一是共和党傳統上對于「衰弱」、「被偷襲」等的不安全感有著歇斯底里的迫害妄想。二則雷根時代的增強軍力直接導致了美國獨自稱霸九 ○年代和本世紀初。如果要繼續本世紀的霸業,就一定要遙遙領先俄國和中國,因此現在的軍事努力將不可避免,否則必為美國歷史所譴責。三則柯林頓的經濟成就對比出他在外交戰略上的軟弱無能,布希很難在短期內展現經濟才能,只能先在外交上施展手腳,先馳得點。四是布希相信歷史上和平時期多為單极超強主宰的時代,多极強權會帶來戰爭;因此維持美國立于不敗之地的NMD及其獨強的延續,是維持和平的法寶。五是維持超強是對乃父所提大美國和平的「國際新秩序」理念的發揚光大。最后,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是藉著展現強硬態度推動NMD,迫使經濟衰弱的俄國和經濟剛剛起飛的中國不得不耗費巨資從事軍備競賽,讓俄國重蹈蘇聯崩潰的覆轍而無力快速复興;也使中國國力消耗,長期將無力抗衡美國。這正是中、俄兩國強烈反對NMD的底蘊。
由布希的攻擊伊拉克、聲言強勢落實NMD,乃至最近放話要建立完全不同于傳統思維的全新高科技武力,可以看出美國堅決維護其在世界上單极超強的決心。此一決心無疑一定會和快速崛起中的中國相碰撞,于是,今后兩國在合作中不斷對抗的戲碼應是可以預測的了;而對抗的元素從人權、武器擴散、貿易逆差都有,台海關系尤其可能成為兩國角力的支點。
面對嶄新的亞太新局,台灣确實應審慎處理其自我定位,在未來接踵而至的變局中,台灣決策當局應避免無端陷入國際強權爭霸的棋子。布希或許展現了与柯林頓不一樣的中國政策,但這絕不意味美國會為台灣問題与中共擴大衝突,甚至還要慎防為現實需要而犧牲台灣利益,這一點參照往昔共和党政府的作為即可了然于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