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獎500万—吳文俊袁隆平獲大陸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2月19日訊】今天上午,中國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大科技獎同時揭曉并頒獎。

在2612位獲獎者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得主——中國科學院系統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文俊和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他們的獲獎証書由國家主席江澤民簽署并頒發,每人獲得500万元的高額獎金。

自從首屆國家科學技術獎即將評選的消息發布,便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科學界普遍認為,這一大獎的登台亮相將進一步推動對科學和科學家的肯定和崇尚。500万的高額獎金,相當于80年代的諾貝爾獎獎金,這對于發展中的中國而言,難能可貴。

几乎与此同時,大獎“花落誰家”也自然成為人們极為關注的話題。因為,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科技工作面向經濟建設、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加強基礎研究,整体科技發展水平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与之相适應,出現了一批在各個領域卓有建樹并有國際影響的科技工作者,這使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競爭形成僧多粥少,异常激烈的局面,也給眾多關注這一新聞的媒体,帶來了很大的懸念。

根据《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規定: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要授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技工作者。

經由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的初評,共有14位科學家成為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評委又對14位候選人從科學品德、重大科技貢獻、社會影響等几方面打分(滿分100分),結果80分以上的有7位科學家。這7位科學家進行了現場答辯,評委又到他們工作的研究室、實驗基地進行實地考察,最后經有記名投票,誕生了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評審委員會專家認為,吳文俊院士和袁隆平院士分別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雖然吳文俊已經82歲高齡,袁隆平也已71歲,但他們至今都仍活躍在科研与生產實踐的第一線。他們榮獲大獎受之無愧。

1955年,國務院發布《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的暫行條例》,條例規定,一等獎獎金為1万元人民幣。1957年1月,科學獎金進行了首次評審,有34項成果獲1956年度獎。 1963年11月,國務院發布了《發明獎勵條例》和《技術改進條例》,毛澤東為“ 發明証書”親筆題字。截止到1966年5月,批准了發明獎勵297項,其中包括“原子彈”、“氫彈”、“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重要成果。但當時僅對獲獎者頒發發明証書,未頒發獎章和獎金。

文革期間,科技獎勵制度中斷。1978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召開。會上獎勵了7657項科技成果。科技獎勵制度恢复。1985年,國務院批准成立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1994年又設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50年間,中國大陸共獎勵重大科技成果2万項左右。僅1979年至1999年,即獎勵科技成果12582項,其中自然科學獎632項,技術發明獎297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8977項,相繼有6万多人獲得了國家科技獎勵。18名外國公民獲得了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這一制度在1999年實行了重大改革。朱噷基總理在這年的5月23日簽署了國務院第265號令,發布實施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形成了最高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五大獎項。


    相關文章
    

  • 高懸重獎四千万美元!國際足聯“包裝”世俱賽 (2/10/2001)    
  • 南京見義勇為基金會重獎見義勇為英雄1万元 (1/11/2001)    
  • 快訊:沈陽發生78.5万運鈔車大劫案 報案者重獎10万元 (1/10/2001)    
  • 公中國安部:舉報“掃黃打非”重獎 (12/28/2000)    
  • 薩達姆:打下英國飛机者,獎勵1万英鎊 (12/27/2000)    
  • 美音樂制品業設獎“邀”黑客 (12/26/2000)
  • 相關新聞
    快訊:沈陽發生78.5万運鈔車大劫案 報案者重獎10万元
    南京見義勇為基金會重獎見義勇為英雄1万元
    高懸重獎四千万美元!國際足聯“包裝”世俱賽
    中國12月製造業PMI回落 增長低於預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