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月19日訊】 1月17日,印度成功試射了一枚“烈火II”型中程彈道導彈,許多權威人士認為,這种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導彈的最終服役,將把印度核打擊能力帶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起點高:原子彈、中子彈、氫彈都能造
長期以來,印度將發展核武器視為其取得大國地位的重要途徑。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印度已基本具備了研制和制造各种核武器的能力,從原子彈、中子彈到氫彈。
1948年印度獨立,不久,印度就建立了原子能委員會,著手發展核工業。目前已建成完整的核工業体系,擁有從鈾礦開采到放射性廢物處置的整個核燃料循環的必要設施。這些核設施中,絕大部分都不受國際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監督,也就是說,印度軍方可以不受任何制約地利用這些核設施為發展核武器服務。西方估計,至1997年底,印度庫存的核原料可供制造近百枚2万吨級的核彈。總体來看,印度目前已建成的核燃料循環体系十分完整,足以支持其中等規模的核武器及核動力發展計划。
1974年印度進行了第一次“和平核爆炸”試驗,表明印度已掌握原子彈設計、制造和試驗技術。此后,印度便把重點放在研制增強裂變彈和氫彈方面。印度科學家們曾搜集大气層試驗的沉降物,以便獲取熱核武器和裂變武器設計的有用數据,有報道稱,印度曾采集過我國熱核爆炸的沉降物,獲得了有關試驗的信息。1998年5月印度實施的5次地下核試驗表明,印度已基本掌握熱核武器和增強裂變武器的設計、制造和試驗技術,而且起點很高。
運載工具:陸軍、空軍都有了,就差海軍
离開可有效用于實戰的運載工具,核能力便無從談起。為此,印度一直在致力于發展先進的運載工具。此次試驗的“烈火Ⅱ”型是印度核威懾体系的中堅力量。
它的射程超過2000公里,采用雙級固体燃料推動系統,既可攜帶常規彈頭,也可攜帶核彈頭,彈頭總重量約1吨,可從地面机動裝置中發射(比如實施鐵路机動發射)。由于發射前不需要灌注燃料,反應時間大大縮短,使得“烈火Ⅱ”型導彈的生存能力有了質的提高。這使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和以色列之后的第七個具備發射中程彈道導彈能力的國家。另外据報道,印度核彈頭小型化和分導技術的研制步伐也在明顯加快。基本射程可達5000公里的“太陽神”洲際彈道導彈也正在加緊研制中。
而早在此次導彈試驗前,印度空軍已經宣稱,目前服役并正在逐步裝備的幻影2000型、蘇—30K型和蘇—30MKI型飛机均可攜帶核武器執行核打擊任務。對于印度陸軍來說,“烈火Ⅱ”型加入現役后,將与現役的“大地”短程導彈形成戰術和戰略兩個層次的合理搭配。但印度海軍似乎在這方面慢了一拍,相比陸軍和空軍,尚未擁有自己的“拳頭產品”。一是自行研制的核潛艇還停留在船塢里,离下水還有几年光景。二是艦載遠程導彈和巡航導彈還未完全最后定型,無法在較短時間內形成有效的戰斗力。
有消息稱,印度海軍正在研制的核潛艇按計划將于2006年下水,核潛艇服役后,由于具備水下隱蔽作戰能力,實戰中可以避開對方第一次打擊,從而對對方實施核反擊。因此,核潛艇浮出水面之時,應是印度三位一体核威懾力量成軍之日。
爭論:誰來負責核力量的日常管理
隨著“烈火Ⅱ”型成功上天,建立核力量指揮机制的計划又再度被搬上了印度政府目前的議事日程。到底誰掌握核力量的指揮權?誰負責核力量日常的管理和作戰訓練?對于第一個問題,目前似乎沒有太大爭議。印度自建國以來,歷來是文官掌握軍權,因此總理無疑將是惟一能啟動印度核按鈕的人。但對于第二個問題,軍方內部爭論不休,海陸空三軍各有考慮,至今尚無定論。有方案建議成立統一的核部隊指揮部,由一名中將統一負責海陸空三軍的核發射系統的管理,通過目前正在擬定建立的國防參謀總部向總理負責。
雖然核武器的指揮体系尚未划分清楚,但印度的核威懾政策早已出台。1999年8月,印度出台了所謂“核理論草案”,該草案聲明印將奉行擁有可信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力的理論,突出強調印將致力于建立一支有效可靠的陸海空三位一体的核打擊力量。軍事分析家預計,今后印將至少耗資7000億盧比(約160億美元)將該草案付諸實施。印度核力量的不斷壯大引起世界關注。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喬治‧特尼特近日指出,鑒于印度目前在許多方面具有优勢,印巴雙方進行下一輪核軍備競賽的可能仍然存在,南亞局勢不容樂觀。從印巴核力量的發展軌跡看,他的擔心并非多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