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流感襲兩岸!—-應以平常心對待美國新政策

陳大哲 (美國 舊金山)

人氣 6
標籤:

華府高層一連串「吹風」,為兩岸之春帶來美式流行性感冒,都有如穿上一套沉重的寒衣。

布什總統說了一句「華府和北京不是戰略伙伴,而是競爭對手」,北京頭頭立刻神經衰弱、緊張兮兮。國務卿鮑威爾認為「兩岸之間任何解決分裂的方式,都必須照顧兩岸人民的意愿」,台灣當局也為之寢食難安,憂心忡忡……兩岸一路來都強調不希望第三者「過問」內政,卻對美國表態如此「敏感」、非常「在意」,恰足以顯示雙方之間有一個「統一」的交叉點,那就是把自己的命途運程,寄托於老美的顰嗔喜怒之間?

必須指出:美國(与大部分民主國家)的對外政策,是出發自代表廣大人民意愿的根本利益,所謂兩党外交(的底蘊),實系美國利益(的內涵),一切以本國處境的依歸,而不是一個人(領導人)或一個党可以斷然「話事」。就中國政策而言,自從卡特總統時期美中建交以後,經過雷根、老布什、克林頓直至剛上任的小布什,基本上決策仍然是一脈相承、兩岸交好。也就是一方面恪守建交三公報,一方面尊重台灣關系法。即使每一位總統(或政党)執政,由於主客觀形勢發展,內外在條件轉化,而有一些技術性的調适,惟万變不离其宗,那就是有其底線。美國認同大陸的國際地位,也重視台灣的戰略价值,從而制定一條比較均衡而穩定的對華政策,希望促成雙方在會議桌上解決爭端,在此之前則保持現狀。故此,美國雖不欲台灣說出或做出刺激大陸言行,把自己拖入一場區域或全球大戰,但如果共方硬要越過台灣海峽這個雷池,美國也必將扮演警察和消防員的角色。被認為向中共「示弱」的克林頓,一九九六年中共大搞導彈秀,并派出兩艘航空母艦開往台峽「示強」就是一個最有力的例証。

事實上,最近華府官員一些相關談話,和前几任并沒有太大的差距。例如說競爭對手,不一定指的是軍事,更可能屬於「泛泛之言」—-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在內……有競爭才有進步,是對手也可聯手(克林頓戰略伙伴的界說,并沒有排除競爭對手的成分)。而正如克林頓主張兩岸解決方式要注意到台灣人民的愿望,并非意味著只要照顧台灣人民的愿望或不要支持大陸人民的愿望。鮑威爾所說要兼顧兩岸人民的愿望,其中自然包容大陸和台灣在內。(究极說,台灣人和大陸人對和平民主統一理念非常接近,勿將大陸人民混同於保守的當權派。)所不同者,克林頓的重點,在於對大陸的回應,鮑威爾的發言則以兩岸為對象,可以說是异曲而同工,殊途而同歸。新任安全事務負責人賴斯進一步要求兩岸和平相處,保持現況,設若有意外作為,美國則勢必介入,也就給雙方一本「貼士」,台灣如宣布獨立,對大陸挑舋,美國將向台施以必要的壓力,大陸如悍然動武,向台灣突襲,美國也會采取遏阻的對策,足見美國新政府對華立場,在原有基礎上有所「修正」,逐漸由曖昧轉向透明。

總之,美國對華政策,是立足於本國利益,又著眼於兩岸實情kk歡迎大陸的市場和顧客,維系半伙伴和准對手的均勢,看好台灣的民主法治,成為大陸政治改革的樣板。兩岸能精通美國的國情特色,也就不必「自尋煩惱」。

明乎此,台灣朝野應該建立「自求多福」信念,客觀和正确地評估自己在美、中、台三角習題中的分量。充分認知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殊毋須改台灣名義「自我縮水」,大陸和台灣都各是中國(廣義的)一部分,兩岸的統一應在「一國良制」的大方向下和平解決,當前要務之一是互相尊重既成事實,逐步擴增大溝通交流,這是該兼顧兩岸人民愿望,而又符合美國人民利益的唯一方式,始能開創兩岸雙贏、三方(美、中、台)三利的新運榮景。只要台灣各政党以國為重,精誠團結,健全民主制度,經貿力爭上游,獲得同為自由國家的美國繼續支持誠然是意料中事,理得自心安,道正必多助,又何必怀有杞憂?

至於中共方面,尤切忌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宜對美中難結,作出自我省思。不能只怪美國列為競爭者,先得檢討自己不也把美國當做假想敵嗎?本身窮兵黷武、擴軍備戰,揚言要把核彈投下洛杉磯,卻又反對美國發展國內及國際防御導彈体系,等於要人家「繳械」,而任由「挨打」,這邊廂忙著和俄國軍事牽手,長期向台灣文攻武嚇,那邊廂警告美國安保同盟,不得對台灣軍售,豈不是只許自家放火,不准他人點燈。「己所不欲,偏施於人」的「霸王腔」,只能將自己「妖魔化」而已。(中共也該實事求是、捫心自問,台灣沒有能力「反攻大陸」,大陸軍力又和美國差了一大截,若為打自己骨肉,而賠上現代化建設,值得嗎?)

最好笑者莫過於中共駐美官員,走後門,找「老爺」,勸老布什向儿子施壓加「影響力」。美國是一個人權第一、民意至上的國家,凡事以民為主,依法行治,小布什雖是一國之長,不可能唱「君權神」,老布什雖是國長之父,不可能搞「父權子從」。眾所周知,北京不知,中共官員恰是在錯誤的時間(廿一世紀)、錯誤的地方(民主國家),和錯誤的對象(退休政要)進行一場錯誤的試探。

我們建議,兩岸不但要真正了解美國,也必須徹底了解自己,唯知人知己,始百發百中,才不會染上流行性感冒或政治敏感症。 (金山論壇)


    相關文章
    

  • 【紀元特稿】陳奎德:酷評克林頓對華政策 (1/27/2001)    
  • 陸委會發言人林中斌:布什亞洲問題比克林頓有深度 (1/26/2001)    
  • 美國總統換人 中國調整外交 (1/23/2001)    
  • 武器售台–布什對華政策一大考驗 (1/20/2001)    
  • 【紀元特稿】 陳奎德:小布希政府對華政策与東亞風云 (四) (1/19/2001)    
  • 【紀元特稿】 陳奎德:小布希政府對華政策与東亞風云 (三) (1/19/2001)    
  • 【紀元特稿】 陳奎德:小布希政府對華政策与東亞風云 (一) (1/19/2001)    
  • 【紀元特稿】 陳奎德:小布希政府對華政策与東亞風云 (二) (1/19/2001)    
  • 華裔學者討論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走向 (1/6/2001)    
  • 布什美中政策面臨考驗: 人權及軍售台灣 (1/6/2001)    
  • 分析:小布什政府將如何邁步 2001年中美關系將有何進展 (12/29/2000)    
  • 美國對華政策新瓶裝舊酒 (12/23/2000)    
  • 克林頓与中國 風雨8年留与他人評說 (12/22/2000)    
  • 美國候任副總統切尼談華盛頓未來對華政策 (12/21/2000)    
  • 布什對華政策走向可能和中國產生磨擦嗎? (12/20/2000)    
  • 切尼談華盛頓未來對華政策 (12/19/2000)    
  • 關注中國:小布什入主白宮對中國有何影響? (12/19/2000)    
  • 美國新總統的對華政策 (12/18/2000)    
  • 中國希望布什對華政策不變 (12/16/2000)    
  • 美參謀總長擔心中國的強大會衝擊美國霸業 (12/15/2000)
  • 相關新聞
    布什美中政策面臨考驗: 人權及軍售台灣
    華裔學者討論美國新政府對華政策走向
    【紀元特稿】 陳奎德:小布希政府對華政策与東亞風云 (四)
    【紀元特稿】 陳奎德:小布希政府對華政策与東亞風云 (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