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事專家解讀美國太空軍事演習

人氣 9
標籤:

新世紀伊始,當人類社會還沉浸在跨入新千年的喜悅,期盼著由此邁入一個更加安全和美好的新世紀時,來自美國《華盛頓郵報》的消息猶如一枚重磅炸彈,使人們仿佛又回到了如芒刺在背的冷戰時代。

2001年1月22日-26日,美國空軍空間作戰中心在位于科羅拉多州的一個隱蔽的高度設防的基地里,舉行了有史以來的首次以太空為“主要戰場”的大規模軍事演習。而此前不久,曾由現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擔綱的美國安全太空管理与組織評估委員會在1月11日發布的報告中稱,要把“保衛太空資產”作為一個优先考慮的重點。美軍航天司令部亦附和說:“保衛我們發射衛星和操縱衛星的能力、不讓敵人得到同樣的能力,可能是未來美國軍事行動成功的關鍵”。

在美國的緊逼下,1月2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主持航天工作會議,通過了俄羅斯2001至2010年的“國家航天計划”,并決定:在未來一年之內把軍事航天部隊和導彈航天防御部隊從戰略火箭軍中單列出來,在其基礎上組建一個“新的軍种”———天軍!

至此,美國為謀求“無可匹敵的國防力量”而采取的种种舉動,包括研發和部署NMD等,使本就屢屢受挫的太空非軍事化進程再遭重創,人類社會的生存空間繼陸、海、空、電已變成刀槍相向的戰場后,很可能會失去太空這塊最后的“淨土”。

謀天權美蘇競相挺進太空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戰火中催生出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与前蘇聯為爭奪世界霸主的寶座,展開了前所未有的,近乎瘋狂的軍備競賽。為了取得對對方的軍事优勢,它們不惜耗費巨資,投入空前龐大的人力、物力,在陸、海、空展開互不相讓的軍事競賽的同時,開始借助空間技術等的發展,將霸主的權力之爭打上了浩渺無垠的太空。

1957年8月26日,前蘇聯宣布:8月21日,世界上第一個多級遠程洲際彈道導彈向太平洋發射實驗成功。這意味著蘇聯已具備了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能力。

隨后的10月4日,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緊接著,11月3日,又發射了第二顆重500公斤的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人類邁入太空的新紀元。

1961年4月20日,由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乘坐的“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實現了人類遨游太空的夢想。

面對前蘇聯咄咄逼人的太空攻勢,美國雖然拼命緊追,于1958年1月31日發射了第一顆衛星,但僅8公斤重,是蘇聯第一顆衛星重量的1∕10,被戲稱為“山藥蛋”!

美國的相形見絀竟這般明顯,這令朝野震惊,輿論嘩然,惊呼為“第二珍珠港”!于是,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發誓要奪回太空优勢:“在60年代結束之前要把人送上月球,還讓他安全返回地球”。1969年7月20日,由美國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上了月球,使人類邁出了踏上天体的“一大步”。

對美國來說,這是場代价不菲的挽回面子的胜利。阿波羅登月計划共費時11年,耗資3000億美元,動員了42万人、2万家公司、120所大學、600台計算机、700万零件……

這樣拼老命的競賽是為了什么呢?對此,肯尼迪在當時的講話中就泄露了天机:“誰能控制空間,誰就能控制地球”。而先為德國,后為美國服務的布勞恩在阿波羅登月成功之后說得更露骨:“太空中的領導權,就意味著在地上的領導權”!

于是,自20世紀50年代起,為了奪取制天權以贏得制地權,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太空中展開了史無前例的爭奪戰,并帶動其他一些國家加入戰陣。一時間,各种衛星、宇宙飛船、航天飛机、空間站等紛紛殺向太空,把曾是寂靜無聲的外層空間攪得沸沸揚揚。据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太空中運行的各類衛星已達5000多顆,其中絕大多數為美、俄兩國所有。而到2010年前,全世界至少還要將1500顆新衛星送上太空。屆時,加入“太空俱樂部”行列的除美、俄、法國、日本、印度、以色列等外,南非、巴西、韓國等也有望成為新成員。

轉軍用開發太空難止狼煙

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表明,科學技術上的新發明新發現,往往會被首先運用于軍事領域。因而,當空間技術及設備的發展將人類活動的足跡印上太空,并顯現出巨大的軍事效用后,圍繞著制天權的爭奪便被深深地烙上了軍事的痕跡。也就是說,20世紀中葉后,人類軍事活動的步履已從陸、海、空拓廣到外層空間。“天戰”,或稱“空間戰”、“太空戰”這一嶄新作戰樣式的雛型開始登上人類戰爭的舞台。

偵察衛星是最早出現的空間軍事裝備,因而空間偵察可謂是最早的“天戰行動”。雖然它并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刀槍相向般的“天戰”。但在60年代以來的歷次局部戰爭中,空間偵察監視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參戰行動”可謂數不胜數。

1958年,赫魯曉夫聲言要割除西柏林這塊“毒瘤”。1961年7月,他又警告:如果西方在柏林問題上不讓步,戰爭將不可避免,將要有几億人死亡,肯尼迪也將是美國最后一任總統,……。一時美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最后,美國還是利用衛星弄清了當時蘇聯僅有洲際導彈14枚,而不是原來想象的几百枚,因此壯了膽,態度變得強硬起來。后來,面對肯尼迪出示的衛星照片,赫魯曉夫不得不軟化態度,以讓東德修13米高的柏林牆來草草了事。

1962年7月,美國利用偵察衛星及時發現了蘇聯已將42枚彈道導彈運抵古巴,并正在修建十多個發射場。美國大惊失色,于是,決定采取針鋒相對的措施,實施封鎖,并迅速集結軍隊到佛羅里達和加勒比海,以200艘艦船組成攔截線。与此同時,前蘇聯也于10月17日和20日分別發射兩顆衛星,查明究竟,當确信美已完全做好准備后,才被迫于10月28日下令撤出導彈。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敘利亞借助蘇聯偵察衛星有關以色列的情報,并采取200多种欺騙美國衛星的措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以色列發起了進攻。

1982年的馬島戰爭,美國用24顆偵察海洋衛星向英國提供情報支持,使英國得以擊沉阿根廷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而前蘇聯也有37顆衛星向阿根廷提供情報支持,對阿根廷擊沉英國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做了有力貢獻。

在1986年美空襲利比亞,1989年入侵巴拿馬及1994年對海地等的入侵行動中,美國都大量和廣泛使用了衛星情報、通信和气象支援。對其行動成功起到了极大的支持作用。

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動用了几乎全部軍用衛星系統,所使用的衛星總數近100顆,同時還征用了部分在軌商業衛星,在盟軍其它軍用空間系統的配合下,构成了空間偵察監視、空間衛星通信、空間導航定位和空間气象服務等四大系統,為海灣地區的作戰行動提供了全面的支援和保障。戰后,美軍在總結海灣戰爭的經驗時認為: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波斯灣戰爭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真正的天戰”,“波斯灣戰爭証明,空間武器系統無論在戰略行動還是在戰術行動上,都已成為現代作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999年,北約在對南斯拉夫的野蠻轟炸中,使用軍用和民用航天器的規模再創新高。美國和其他北約成員國將原用于對付華約的50多顆衛星全用來協調北約各國空軍的行動。在策划和實施空中打擊中,美國和歐洲至少利用了15至20种航天系統。

總之,自以衛星為主的各類航天器誕生以來的40多年間,遍布太空的各類軍用航天器雖未進行過面對面的相互撕殺,但它們對陸、海、空、電戰場的支持和援助已到了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的地步,其地位和作用也是大幅上升。這不僅加速了太空軍事化的進程,也為建立“天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建天軍第五軍种閃亮登場

20世紀中葉后,在航天技術不斷發展并催生出大量軍用航天器后,一些專門使用它們的軍事人員和組織開始出現在一些航天強國的軍隊中。雖然目前它們還停留在“部隊”,最多是“兵种”的水平,但形成獨立的“軍种”———天軍已是遲早的事。

目前,世界上組建專門航天部隊的國家除美國和俄羅斯外,英、法等國也有少量的航天部隊或力量。

60年代初,美國將原來主要用于對付遠程戰略轟炸机的北美防空司令部,擴展為對付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為主的防天防空系統。其作戰區域也由大气層擴展到空間。而為了加強防天活動的組織指揮,北美防空司令部于1979年1月還成立了“空間防御活動中心”。

80年代以來,隨著美軍空間力量的增強,美國三軍相繼成立了航天司令部。而1985年9月全美航天司令部的正式成立,則標志著“天軍”在美國的實際誕生。目前,美軍航天司令部已成為美軍九大聯合司令部之一,直接隸屬于參謀長聯席會議,下轄空軍航天司令部、海軍航天司令部和陸軍航天司令部。它的任務主要是對各軍种的航天活動和彈道導彈防御實施統一的作戰指揮。

冷戰結束后,美軍航天司令部的職能、組織結构及其相應的作戰力量不但沒有削弱,反而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去年底,美國空軍部長和空軍參謀長聯合簽發了《航空航天:保衛21世紀的美國》白皮書。白皮書指出,美國空軍將由現在的空戰為主轉變為既可空戰,又可在太空作戰的“航空航天一体化”的空軍。這是美軍第一次以綱領性文件的形式确定建立本國“天軍”的計划。現在,美國建立“天軍”的技術基本成熟,下一步空軍將著手“天軍”人員操作航空航天器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當“天軍”的意識。

据悉,美國的“天軍”將由監測戰斗部隊和軍事航天員部隊組成。監測戰斗部隊由航天器及洲際導彈的監視人員、負責截擊敵方導彈和軍事航天器的作戰部隊組成。他們負責監視來自空中、水下和地面的洲際導彈,跟蹤外層空間的敵方飛行器,發現情況,及時預警,由反衛星衛星、反衛星導彈、束能和動能武器等作戰部隊實施攔截作戰。軍事航天員部隊的任務通常是對天、地情況進行預測、觀察和識別,并從事天戰的運輸、燃料加注、航天器的建造和維修等,但是一般不直接參加天戰。

未來“天軍”作戰的主要太空保障系統是分別位于高、中、低軌道的各類軍用衛星,它全面負責空間戰或空一地戰的軍事偵察、通信、測繪、導航、定位、預警、監測和气象預報。

為了加速向“天軍”發展,美國空軍近來又推出了名為《全球參与:21世紀空軍构想》的文件。該构想勾畫出美國空軍將由目前較為單純的“航空”部隊,轉變為“天軍”的藍圖。据悉,“天軍”將具備六項核心作戰能力,其中包括航空航天优勢、快速全球机動、全球攻擊、精确作戰、信息优勢和敏捷戰斗支援。美國空間司令部司令哈韋爾‧埃斯特斯甚至提出建議:把太空划為第六責任區域,并開始制定与太空責任區域相關的作戰理論、戰術、技術和程序。

前蘇聯于1964年成立了空間防御司令部。90年代以來,為了對俄羅斯的軍事空間活動實施集中領導,1992年8月,俄羅斯在前蘇聯國防航天部隊基礎上,正式把軍事航天力量組建為獨立的新兵种———俄羅斯軍事航天部隊,主要任務是:負責發射包括偵察衛星、通信衛星和定位衛星在內的各种航天器,負責空間反導彈系統、反衛星系統和衛星防御系統的指揮与控制。

1997年10月,俄又把軍事航天部隊和導彈防御部隊合并到戰略火箭軍。聯合部隊由火箭軍、部隊和發射机构、航天器管理机构以及火箭-宇航防御軍團組成。1998年3月,俄羅斯將空軍和防空軍合并,成立了統一的空軍部隊。而今年1月25日做出的組建航天部隊的決定,將使其空間力量完全獨立出來,成為一支可与美國抗衡的、新的“軍种”部隊。

造天劍太空兵器呼之欲出

現代天戰的參戰形式,目前還主要表現為偵察監視和信息支援這兩种,空間還未形成規模戰場,航天器也未進行和遭受攻擊。這就是說,航天器的第三种軍事應用:攻擊武器,才是最重要的軍事應用,也才是新一輪軍備競賽的重點。其中包括:反衛星衛星、定向能武器、動能武器等三大類;都屬于所謂的“新概念武器”。

實現反衛星有三种途徑,即:衛星反衛星、導彈反衛星、激光反衛星。前兩种只能對付低軌道衛星,并且都是一次性使用的武器,造价很高。激光具有极高的能量和速度,极強的方向性,并可反复使用,因此,目前反衛星武器主要是使用激光。

目前,美、俄兩國研制的激光反衛星武器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地面激光反衛星武器。一般將激光器置于高山上,以減少大气層對激光能量的衰減。當前,一個激光器的能量還無法將高空軌道衛星摧毀。故通常采取几個激光器同時對准一顆衛星進行攻擊,使衛星的光電元件因過熱而失去工作能力。

二是空中激光反衛星武器。就是將激光器裝在飛机里攻擊衛星。當飛机在15公里的高度飛行時,大气非常稀薄,使激光的能量很少衰減。因此,把激光器裝在飛机上,可以克服地面發射激光攻擊衛星的許多缺點,同時,也擴大了攻擊范圍。美國目前正在抓緊研制該類武器,据稱已在波音747飛机上做過多次試驗。

三是空間激光反衛星武器。就是將激光器裝在衛星或航天飛机上來攻擊對方的衛星。由于航天器比飛机平穩得多,沒有气流和飛机震動的干扰問題,激光器的能量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反衛星途徑。俄羅斯已經建造了一种大型運載火箭,起飛重量可達2000吨,主要用于發射裝有大型激光器的衛星和飛船。美國也在加緊此方面的研究。

對此,《美國新聞与世界報道》曾指出:“如果美國最終部署了這類武器,不僅會打破40年來的一大禁忌,還會改變美國軍隊部署和作戰的方式”;軍方的看法是:“在太空中擁有一束死光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事了”。

看未來太空逐鹿為時不遠

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在太空較勁近40年,逐漸將陸海空戰場擴展到外層空間,使戰爭的“時空觀”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于太空戰場上的軍事活動不受地球、國界、天候等因素的影響,可以在軌道机動能力允許的范圍內全方位行動,使戰爭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靈活和協調。因而蘇聯解体冷戰結束后,美國不但沒有放棄對太空的爭奪,相反更加重視在太空獲取軍事优勢。而其它一些軍事強國因种种原因,也不斷加入到這場爭戰中來。

目前,法國把開發空間技術作為國家重點發展戰略之一,特別重視發展軍事空間系統。近年來,隨著法國空間預算的逐年增加,多項軍事空間計划陸續出台。有些計划涉及軍事偵察、軍用通信以及導航、遙感等許多方面。就軍事偵察而言,就包括“太陽神”光電成像偵察衛星、“霍魯斯”雷達成像偵察衛星、“櫻桃”与“澤農”等電子偵察衛星和導彈預警衛星。1995年7月發射成功的“太陽神1A”衛星是法國為擺脫美國控制,發展獨立的軍事航天偵察能力而邁出的重要一步。其它軍事衛星計划也將陸續得到實施。

日本自1970發射首顆衛星以來,隨著經濟實力的迅速增長,空間技術亦高速發展。截至1994年底,日本已經發射了63顆衛星,數量之多居世界第三位。其衛星應用包括通信、气象、資源遙感、科學探測等多方面內容,其火箭技術和航天飛机、空間站的發展也引人矚目。近年來,日本軍方也把注意力轉向了空間,首先是投資100億美元,發展5-7顆軍事偵察衛星。該計划一旦實現,日本將具備全天時偵察能力,從而擺脫依賴美國獲取二手情報的窘境。軍事偵察衛星不僅能進一步擴充日本的高技術武器庫,而且還將加快日本航天工業的發展。就日本目前的航天技術水平和經濟實力而言,將其對地觀測、通信、气象、導航等衛星由民用轉為軍用可謂易如反掌。

印度是世界上少數几個擁有遙感衛星和具有獨立發射能力的國家之一。印度在80年代初發射的遙感衛星曾經執行過軍事偵察任務。現用遙感衛星也具備一定的偵察能力。近年來,隨著遙感技術的日臻完善,印度又開始了一項新的軍事航天計划,以便在今后5年內將目前的地面情報搜集工作轉變成以衛星系統為基礎的情報搜集。該衛星系統包括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和低地球軌道遙感衛星。遙感衛星的地面分辨率高達5米,可用來監視對印度具有潛在威脅的國家。印度還准備在三年內實現一箭發射多星的宿愿。

中東地區第一個擁有衛星偵察能力的以色列,正積极准備發射新型地平線偵察衛星,同時還有一顆通信衛星不久也將發射。

除法、日、印、以四國外,在新世紀,南非、巴西、韓國等國家也可能會擁有本國的成像偵察衛星。英國的電子偵察衛星將取得實質性進展。意大利近年來從事的軍事衛星計划包括本國的預警衛星与保密通信衛星、參与法國的“太陽神”成像偵察衛星和參与美國的GPS導航衛星。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興起的開發太空熱,尤其是美國研發NMD等引發的新一輪太空軍備競賽危險已引起國際社會的极大關注和憂慮,有關簽署禁止太空軍事化協議的呼聲也与日俱增。但是,美國《大眾科學》雜志的問題卻意味深長:“當飛机還沒上天時,1899年在海牙開的國際和平會議就曾禁止把飛机用于戰爭,可結果又如何呢”?

摘自《中國國防報》


    相關文章
    

  • 快訊:日本漁船同美核潛艇相撞 10人失蹤 (2/9/2001)    
  • 美國可能售台愛國者三型導彈 (2/9/2001)    
  • 小布什令全面复查美核武庫存量 (2/9/2001)    
  • 美俄聯合軍演 美懼俄偷師學藝 (2/8/2001)    
  • 美國中情局局長稱兩岸關系兩极化 (2/8/2001)    
  • 美國中情局:北韓仍對南韓构成軍事威脅 (2/8/2001)    
  • 韓朝就南北鐵路非軍事區段管理工作達成協議 (2/8/2001)    
  • 傳英國決心出售軍事科技給中共 (2/7/2001)    
  • 大陸軍報披露美考慮派軍事人員駐台 (2/7/2001)    
  • 中國軍事家張召忠警告网絡戰爭將爆發 (2/7/2001)    
  • 中國希望日本以行動体現其不做軍事大國承諾 (2/7/2001)    
  • 手机使用不當將泄露國家机密 (2/6/2001)    
  • 美告知北京擬售台神盾艦 (2/6/2001)    
  • 美告知中共 將售台“神盾”驅逐艦 (2/6/2001)    
  • 日本欲掩蓋細菌戰真相 試圖為天皇裕仁開脫 (2/6/2001)    
  • 先進軍事技術 俄傾囊售中共 美國憂心忡忡 (2/5/2001)    
  • 德國一個快速反應營在波蘭軍事演習 (2/5/2001)    
  • 增軍費口徑大變 布什令盟友吃惊 (2/5/2001)    
  • 中共對台部署短程飛彈多達三百枚 (2/5/2001)    
  • 美國重申發展NMD 中俄決啟動軍研抗衡 (2/5/2001)
  • 相關新聞
    美國重申發展NMD 中俄決啟動軍研抗衡
    中共對台部署短程飛彈多達三百枚
    增軍費口徑大變 布什令盟友吃惊
    德國一個快速反應營在波蘭軍事演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