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月17日訊】 由中國科技部組織評選的去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17日在京揭曉,納米領域取得的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成果名列榜首。
新華网北京1月17日電, 据中國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副司長邵立勤介紹,十大新聞是從《基礎研究快報》報道過的成果中篩選出的,它們是:
一、中科院盧柯等在世界上首次觀察到納米銅在室溫下的超塑延展性,香港科技大學、中科院和北京大學的專家先后制備或合成了世界上最細的碳納米管。
二、考古學家首次提出生物大絕滅新証据,古鳥類研究取得新進展。中科院研究員金玉(玉旁加干)等通過研究在浙江發現的古生物,首次提出2.5億年前的生物大絕滅是一次爆發性的災難事件。徐星等專家發現了世界上已知個体最小的成年獸腳類恐龍化石,首次給有關恐龍為鳥類,會飛行并栖息樹上的學說提供了化石依据。
三、專家學者推定出中國公元前841年以前的歷史年表,建立了跨度為1200多年的夏商周三代年代框架,填補了中國古代紀年中的一段空白。
四、中國參与的國際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草圖繪制完成。
五、人類起源研究再添新証,百色舊石器挑戰“莫氏線”理論。考古學家在云南省元謀縣發現80多顆古猿牙齒及動物化石上千件,成為多年來元謀古猿考古中的突破性發現,彌補了相關研究的空白。中科院侯亞梅等學者根据百色地區舊石器的考古結果,証明了亞洲早期人類在制作工具上和同期非洲人不分上下,從而對在學術界居于統治地位達半個世紀之久的“莫氏線”理論造成极大衝擊。
六、中國科學家培育出殺滅腫瘤細胞的細胞。第四軍醫大學楊安綱教授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培育出殺滅腫瘤細胞的新型殺傷細胞。
七、韓澤廣等專家獲得人類下丘腦─垂体─腎上腺對机体神經內分泌重要系統的基因表達圖,對識別人類新基因等方面,對生物技術和制藥工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八、第一軍醫大學舒斯云教授發現人的大腦有一個与學習、記憶功能有關的新領域——“邊緣區”,對某些學習記憶障礙的疾病研究提供了發病机理的新線索。
九、中國東部南北气候与生態環境樣帶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十、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网絡正式啟用,對于地震預測預報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江國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