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自己如果是位刚从师院毕业的年轻人,成长和求学都在城市里,好不容易考上了教师资格完成了实习,结果却被分发到了偏远山区里没水没电的部落,在一间学生不到一百人的小学校教书,周遭的人们不会说国语,而自己也听不懂他们的语言,而且山里既没有商店也没有娱乐,自己应该在这部落实在待不住吧。
在泰缅边境甲良族部落,便有着许多这样的情况。许多山区小学里的孩子们常常等不到老师,或者两三个班级也只有一位老师任教,即便是老师刚派来不久后随即又离开了。甚至,许多分发来的教师多着重泰文等基本科目教学,以及行政事务的力求表现。
不意外的话,任何人大概都会想办法调职到城镇学校吧。
成长于偏远山区甲良族的青年们,常因为村里没有学校或家里经济困难而失学,就算有机会上学但师资总是参差不齐,因而超龄入学或在补校就读的情况仍相当普遍, 加上对主流教育内容的难以掌握,即便得以完成中学以上学历,但不仅仍难以和城镇人竞争取得合格师资,更常在文化差异情况下失去对于自身族群的理解和自信。
因而,在少数民族山区推行教育服务,无论是公部门或者民间团体,最普遍面临的困境除了师资难寻和留不住外,更得谨慎处理以常以强调融合意识的主流社会教育,不但无法促使少数民族增加所谓的知识和技术,更可能加速造导致族群的生活断裂和文化流失。
若仅为兴建一间学校硬体建筑,当有经费提供时并不难完成;若要聘任培训当地师资,需要当地社区的参与和人力资源的养成;然而,若要促使当地服务对象的意识启发,学习自行收集田野文史资料,进而着手编撰和推展当地文化教案,则更得有长时期持续的投入和参与。
经由这样的思考,我们除了在边境偏远山区创办部落小学,并且和泰国教育部门合作,聘任当地甲良族青年担任助理教师,一方面协助泰国教师的教学课程和办学事务,同时也担负起社区动员和公共事务的推动者角色。
同时,更鼓励且实际补助甲良族部落教师持续进修,以及提供高等教育奖助宿舍方案,协助更多完成高中以上学历或技职能力。因此,越来越多曾经为部落小学助理教 师的甲良青年,如今已转任为泰国正式师资获得更多权益保障,或者被推选成为村长或村干事继续为部落服务,而也正是服务计划的促使当地人力培养的目标之一。
但在强势价值和强调融合的教育体制里,如何促使少数族群的下一代传承文化认同和自我,尤其是在语言迥异、地理偏远,以及文史背景复杂的海外地区,无论对于当地社区或外来援助团队,都是显得是一条不容易达到目标的漫长道路。
近两年来,TOPS与当地合作伙伴-达府边境儿童基金会(TBCAF)经过持续讨论后,决定共同推动“泰国边境山区甲良部落当地文化教案”,着手收集材料构思教案设计。虽然碍于概念形成的困难以及经费人力的短缺,使此方案的行动推展缓慢难以立即显现成效,仍已逐步在部落校小学和奖助学生宿舍进行试办。
经由在地甲良族工作伙伴的自我学习和不断尝试,便可累积起效果良好的可行教案内容和教学方式。例如数周前一次在奖助宿舍进行的教案设计活动案例,首先由当地伙伴以歌唱点出教案主题-甲良传统制酒,再由每个学生们自由创作,但大多数仅能图画出部落家户以简易竹筒炭火烹煮米酒的图像。
接着,藉由分享和讨论过程进行团体动力活动,当学生们分成各组一起绘制同样主题时,所有组别几乎都能够在大图纸上,绘制出有着山林溪流环绕的山区部落,有着村民辛勤耕种旱稻、脚踏木桩捣米、炭火蒸馏制酒的整体回顾传统生活经验的过程,甚至也描绘出饮酒社交庆典的景象。
教案活动的最后阶段,则是由主持人引领学生们一起讨论,能从传统制酒的一个小主题,藉由学生们的口语描述、生活观察、经验回顾等,延伸至思考依循自然环境作息,以及讨论其对生活方式的社群意义,甚而探讨自然酿造和工业生产酒类制品的深层意义。
这些以社区生活周遭素材作为主题的学习内容,目前包括六大主题: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生活所需、生活方式、社区部落、族群历史。当地合作伙伴的甲良朋友认为,即便现况仍有许多推展上的挑战,例如教师们对于概念和技巧的掌握,学校课程安排的弹性缺乏,以及公部门和社区的理解与支持,都仍有待更多的努力。
但这些伙伴们相信经过实际试行后的在地教案设计,不仅将促使部落儿童学习传统智慧和技艺,同时互动性的活动设计更能增加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建构。@
藉由分享和讨论过程进行团体动力活动,当学生们分成各组一起绘制同样主题时,所有组别几乎都能够在大图纸上,绘制出有着山林溪流环绕的山区部落,有着村民辛勤耕种旱稻、脚踏木桩捣米、炭火蒸馏制酒的整体回顾传统生活经验的过程,甚至也描绘出饮酒社交庆典的景象。(摄影/Sam Lai)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