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句式︰
在句式类型中,还有一种“重叠句式”。本来数来宝的句子都是偶数的格式,一个上句、一个下句成为一个整句,这样才能形成对韵句的格律。如果句子形成了奇数,多出一句词来,孤零零的存在于各对韵句组中间,它也就失去了对韵的对象。
但“重叠句式”则是说,在一对句子之后,又出现了一个“与前两句同辙同声,并在表意上有紧密联系的单句”。例如:
“上句:你们大家来比赛,
下句:看谁喝粥喝得快。
重叠句:不喝粥不准吃咸菜!”
这种句子的特性,从表意上看,与前一句是一种“递进关系”,它进一步丰富和补充了前句所表达的意思。
“句式”运用︰
尽管“重叠句式”突破了对韵句的规律,但由于它是与前两句同辙同声的正格句子,并未损伤其格律,在文意上还加强了语言的感染性,所以也是除了“垛句”之外,十分值得运用的句型。
通篇数来宝的构成往往是以正式句式为主,适量的穿插各种“垛句”和“重叠句”,还有在写的规整的基本句式之间,对于“长句”的使用必须有所节制;以免因为数来宝本身给人的韵感并不固定的特性,在遇到句子过长或长句过多的元素后,会变得语句间的韵感更加淡漠。
其次,音节规整的句子可以把韵律体现得更鲜明、更强烈,因此要明确要求“合辙押韵”-合辙字的声韵相同,就是为了强调韵律的美。
十三道辙︰
据统计在汉语中普遍有四百多个字音,在以往的曲艺唱辞写作中,人们把这些字音按照韵味是否合谐来分类,可以分为十三类同韵字,这就是常说的“十三道大辙”。
最早在既无注音字母又无汉语拼音的情况下,人们从每一种同韵字中,各选出两个字音定为该辙的名称。因此十三种同韵字产生了十三道大辙的辙名:“发花辙、梭波辙、乜斜辙、怀来辙、灰堆辙、摇条辙、由求辙、言前辙、人辰辙、江洋辙、中东辙、一七辙、姑苏辙”。
于是过去的人们沿用着这种韵辙划分的方式,进行着长期的口头创作。但是数来宝其实一直采用的都是“花辙”的写法,致使它对韵律的要求更加严格。
“花辙”变化︰
当人们采用“花辙”的写法时,会发现某些按上述韵辙划分法写出来的唱词,在实际说唱中却产生了音韵的不谐和感;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一七辙”的唱词中,因为“一七辙”最早包含了四种字音:“i”的韵母、“u-”的韵母、“z.c.s”三种声母、以及“zh.ch.sh.r”四个声母的同音字。
若以下例试读:
“今天是,星期日,上士同事进城去。
到城里,买副食,又买肉来又买鱼。
一天要去好几次,往返一趟不容易。
为了公,忘了私,经常他把凉饭吃。
脸上累得发了紫,偏偏赶上下大雨,
为部众,不惜力,都夸他是好同事。”
就传统的六、七单尾句正格来说,上面这段无可挑剔;按传统的韵辙划分法来看,也都完全合在“一七辙”上,可这怎么回事呢?就是听起来不悦耳。于是后来无可避免的,为了音韵的合谐,便把原来的“一七辙”划分为四道了。
﹙本文待续 )
(//www.dajiyuan.com)